我们的行政文化课| 让成长在学习中发生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12

  近日,教育集团分管负责人杨平带领集团全体教职工赴浙师大婺州外国语学校“上课”,大家在省特级教师肖培东的语文课堂里,深刻感受了一场“安静的思维绽放”之旅。

  这已经是集团第七次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为帮助大家加深对基础教育和合作办学工作的理解,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丰富集团党群活动,集团从4月推出了“我们的行政文化课”系列培训,特邀专家名师为全体教职工“上课”,围绕基础教育和合作办学的各个主题展开学习。

  “集团会不定期邀请专家名师讲解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最前沿、最热门的话题和知识,加强大家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认知。”

● 杨平在行政文化课上发言

  “希望大家通过专家、名师的课堂讲座,加深对基础教育和浙师大合作办学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各类教育工作如何开展有更加充分的认识,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更全面的角度,系统性、整体性的规划和开展工作,并做好优质的后勤保障。”杨平在集团行政文化课上说。

第一课:基础教育“那些事”

● 朱昌元讲课现场

  41日,教育集团开展员工例会暨“我们的行政文化课”第一课,特邀集团专家、课程教学部主任朱昌元面向全体教职工开展讲座培训,带我们一起剖析基础教育“那些事”。

  “基础教育一直在不断发展更新,但也有不变的内在和本质,大家要充分理解这些变化和不变的内涵。”朱昌元作“基础教育:那些变与不变的事”主题讲座,全方位、系统性地介绍了基础教育相关内容。围绕新课程、新教材、新评价,深入阐述了课改、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的教学改革历程;针对“大单元教学、项目化学习、跨学科整合、整本书阅读”等这些新概念作了详尽阐释;从教学课件、教学实施、教学反思等层面细致剖析了教学的本质过程,并通过案例展示、提问互动等方式加深大家对基础教育“变”与“不变”的认知和理解。

  在交流互动环节,大家积极提问,就存疑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朱昌元也逐一进行了详实的解释和说明,同时还向集团教职工推荐了与基础教育相关的一系列书目。

第二课:合作办学服务和管理

● 林新事讲课现场

  410日,教育集团召开员工例会暨“我们的行政文化课”第二课,特邀集团驻点专家、学校发展部主任林新事作培训讲座。

  作为附属学校驻点专家,林新事以“以点窥面:驻点指导的管理思考与实践推进”为主题,结合驻校指导和管理的经验向大家讲解了如何做好合作学校的服务和管理。他从协同性、复杂性、结构性分析了附属学校管理的特征,阐释了管理过程中的协同角色,面临的七大矛盾,以及各角色、各环节相互之间的结构关系。

  林新事对合作学校管理中潜在及已经发现的问题和大家一起作了思考,从认知突破、实践突破、学术资源整合等方面揭示了管理过程中的困境。他指出,做好管理落地与实践推进,要注重前置调研,打好基础,让资源支持高效、科学地进入学校;要落实各条线项目开展,紧跟教学、学习、管理、教研(科研)四条线,贯通学校管理、学生成长、课程建设、教师发展、教学科研提升;要走“近”专家,走“进”教学现场,锁定项目目标,追踪反馈效果。林新事希望和集团全体同事一起努力,依托教育集团的坚实内核,铺展项目化组各条强线,助力附(直)属学校建立内芯,辐射成圈。

 第三课:合作办学的思考与探索

● 张振新讲课现场

  423日,教育集团召开“我们的行政文化课”第三课暨“世界读书日”分享活动,特邀集团首席专家张振新作专题讲座,分享合作办学的思考与探索。

  “探寻教育薄弱学校的提升机制是我一直以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张振新指出,随着地方城市发展,老百姓、政府对优质教育均衡的需求日渐增加,合作办学如何解决老百姓、社会及地方政府关心的升学难题是一个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他强调,浙师大合作办学不同于其他院校的运作模式,旨在不破坏当地的教育生态,不“苦教苦学”,寻找到一个整体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特殊体系。

  张振新介绍,浙师大合作办学从学校教师队伍的培养出发,向上拓展到管理团队提升、向下拓展到班主任素养发展。采用正高、特级教师的引领指导、当地名师的专长加持、长期驻校专家辅导以及“种子”学科教师培训等策略,培养和带领学校教师队伍成长;通过教育科研赋能、学校发展规划、管理者培训等途径,培养学校管理团队;通过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工作的指导,促进班主任专业素养发展。基于此,教育集团设置了相应的组织架构,逐步成立课程教学部、教育科研部、学校发展部、学校诊断与学业提升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等部门,未来也会根据合作办学的发展进行调整,保障合作办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针对“高校合作办学独特的优势是什么”这一问题,张振新带大家一起作了思考。教育集团致力于探索由高校学者科研引领,特级教师专业赋能,一线学科教师实践教学,联合培育富有前瞻性、应用性、国际性的特色教育项目。目前,由高校与中小学基础教育联合研发的教育产品——“读写教室”“表现性评价”等多个特色项目已实施运行,成效显著。 

第四课:基础教育教科研与德育画像

● 蔡志良讲课现场

  56日下午,教育集团举行“我们的行政文化课”第四课,特邀集团专家、教育科研部主任蔡志良作“基础教育教科研与德育概要”讲座分享。

  从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教育厅教研室、省部级、国家级,以及其他“准省级”等各类、各级别教科研奖项等层面,蔡志良对基础教育教科研涵盖的主要内容及相关工作进行了详尽阐述。

  蔡志良从学校文化体系、课程体系、发展规划、德育体系、特色品牌建设等方面对合作学校的顶层设计予以了介绍;同时对现代化学校创建的各项指标逐一进行详细阐释。就合作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蔡志良带大家了解了基础教育德育概况,并从德育的内容以及主要途径介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所在。此外,对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大思政教育”等这些常见且易混淆的概念作了说明。

 第五课:特级教师给我们上了一节“数学课”

● 姚志敏讲课现场

  516日下午,教育集团召开“我们的行政文化课”第五课,特邀集团专家、课程教学部副主任姚志敏作讲座分享。以“基于课标与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为主题,姚志敏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和理解核心素养。”姚志敏带领大家了解了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对“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等一系列数学核心素养的阐释,让大家感受数学学科特点——抽象性、严谨性、应用性。针对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设计,姚志敏详细介绍了基于“概念教学、原理教学、技能教学、解题教学、复习教学”等方面的综合教学特点,并通过具体案例阐释了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问题。

  “教学不止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姚志敏就如何备课、上课和实施评价反馈分析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教学实施。他强调,教学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学会、善于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学会有逻辑、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第六课:新高考解读

● 陈报南讲课现场

  527日,集团开展“我们的行政文化课”第六课,特邀集团专职专家陈报南作讲座分享,解读新高考。

  通过对全国新高考3+33+1+273”等模式的介绍,陈报南阐述了高考改革历程。聚焦浙江省高考新方案,陈报南解读了《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从选考科目、考试内容、报考办法、考试安排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考试实施过程;从成绩呈现、等级划分、成绩使用等介绍了如何进行成绩评定。其中,关于较为复杂的成绩具体等级比例和赋分值问题,大家积极思考,提问交流,针对大家的疑惑,陈报南也逐一作出讲解和说明。

  基于物理选考面临的环境现状,陈报南分析了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在新高考模式下的困境,并带领大家作了应对办法的相关思考。此外,陈报南普及了量子力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高考物理知识及具体应用领域,让大家对物理学科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

● 行政文化课现场

  “通过行政文化课,将常规例会打造成学习型例会,帮助大家养成成长型思维,不断进步。”杨平希望大家始终树立学习意识,走“近”专家和学校,走“进”课堂去学习,深入理解合作办学工作,尝试与专家、合作学校建立更深层次的链接。

  “我们的行政文化课”仍在继续,学习成长和提升服务也在继续,教育集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团队专业素养的提升,为合作办学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1954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