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 | 教育集团选派博士进课堂 为附属星澜中学带来别开生面的拓展课
“3D打印、编程、机器人,是创客应具备的三项技能,如果大家想成长为一名创客的话,就必须要熟练掌握这三项技能。”一堂和“3D打印”相关的拓展课在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星澜中学开讲。台上,是浙师大工学院博士贺新升;台下,是一群七、八年级的学生。
5月5日,浙师大教育集团邀请浙师大工学院、教育学院贺新升、夏文俊、薛松三位博士走进星澜中学,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拓展课。
贺新升博士为学生们讲解3D打印拓展课。
“3D打印能做什么?什么材料可以3D打印?如何判断打印质量的好坏?3D打印如何学?”贺新升用专业的知识、通俗的语言,一边介绍3D打印的发展史,一边讲解它在国家智能制造战略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想创”“会创”“教创”的目标与理念,把创新创业的种子播撒到学生们的心中,鼓励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贺新升博士指导学生们进行3D打印。
同时,在另外的班级,夏文俊与薛松分别讲授了与“智能机器人”“科学实验”相关的拓展课。“我觉得这种课题很有趣味性、新奇感”,课程结束后,该校七年级学生王彬宇表示,老师们不仅讲解了智能机器人本身的知识,还带我们系统地了解了智能机器人发展的历史、特点与编程方面的知识,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希望以后这类课程可以多多开展。
夏文俊博士为学生们讲解智能机器人编程。
学生们制作的智能机器人机械臂。
“创客工程教育在中小学年龄段发展比较晚,学生在创造过程中需要打破学科边界”,夏文俊表示,我们需要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综合性、复杂性和实践性的问题。
“习惯了给高中生、大学生上课,这一回给初中生上课,面对一张张稚嫩面孔,感觉很有挑战性。”薛松在活动结束后分享到,我相信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的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薛松博士带领学生们进行“大象牙膏”实验。
“拓展性课程是同学们每周期待的课,其中,3D打印、智能机器人和科学探索营又是同学们最喜爱的”,附属星澜中学教学和课程中心主任郑燕说,浙师大的3位博士走进课堂,带同学们感受科技的伟大、科学的奥秘,一定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探索科学的热情。
学生们进行酸碱测试实验。
“博士进课堂,是星澜中学精心为学生打造的活动,旨在拓宽学生视野,扩充学生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学校特色课程与办学基础相得益彰的体现”,浙师大教育集团驻点附属星澜中学专家林新事教授说,如何从特色中夯实基础、从特色中体现基础,将学生的基础与特色结合起来,把课程变得更加整体化、体系化,是我们一直要做的事情。
“非常感谢浙师大教育集团给我们提供的优秀教师资源,博士进课堂给学生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思考和学习机会”,星澜中学校长助理苏翔表示,学生们非常喜欢这些课程,以后学校会多开展类似课程,为学生们创新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近年来,浙师教育集团积极为附(直)属学校新型育人空间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通过专业支持团队的打造和培养,帮助附(直)属学校促进创新素质和精神养成。一直以来,集团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原则,坚持做实、做精路线,依托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平台,融合高校、基础教育、社会等多方优质资源,合力研究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和标准,打造合作办学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