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善 | 集团专家“兵分两路”,赴两所学校开展调研指导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作者: 发布时间:2023-10-26

  近日,教育集团专家团队分赴附属嘉善干窑小学、附属嘉善干窑中学,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教学指导交流活动。

感受干窑小学“窑文化”

教育集团首席专家张振新率领集团专家团队钟朝芳、王明建、李伟等赴附属嘉善干窑小学作交流指导。嘉善县管干部屠立平,干窑小学党委书记薛利明、校长夏秋雁等参加调研座谈。

  专家团队参观了干窑小学的“窑文化工作坊”“古窑遗址”“窑文化小广场”等窑文化景点,全面了解了学校在窑文化方面的建设情况。

  座谈交流中,薛利明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学校“窑文化”建设方面的亮点及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了学校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期待专家们提出宝贵意见。夏秋雁从硬件设施、宣传窗口、窑韵课程三方面向专家团队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现状和发展特色。

  专家团队对学校的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学校的“窑文化”特色彰显和校园环境布置予以高度评价,对学校下阶段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钟朝芳强调,“窑文化”建设需要系统化、深入化,体现美育价值;学校要构建美育课程体系,做到教学与生活合一,体验与感悟合一,努力做到习得和熏陶互融。

  王明建提出,学校“窑文化”建设要重视找准载体,校园文化打造一定要从“抽象”到“有形”,注重学校精神提炼和转化。

  李伟围绕“办什么学校”开展讨论,建议学校深入梳理“一研二讲四节六礼”课程,以“跨学科主题活动”“学科德育”“窑火精神体验”等项目式学习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张振新建议,学校下阶段以美育项目建设为主线,链接其他学科,有计划地打造高品质学校。他指出,教育集团会全力统筹可调配资源支持附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助力学校可持续发展。

  屠立平表示,学校将结合专家意见,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发展机会。

  接下来,学校将持续推动“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成长空间,努力打造一所具有高品质的特色学校。

赋能干窑中学“新课堂”

  教育集团课程与教学部专家、省正高级教师臧文彧,桐乡现代实验学校副校长、科学特级教师张银惠,嘉善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科学教研员龚贤,嘉善县大云中心学校副书记、嘉兴市名师张伟群,杭州实验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湖州市教坛新秀杨汉平赴附属嘉善干窑中学参加初中科学“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干窑中学科学组全体成员、嘉善县第一中学教育共同体部分科学教师共同参与本次活动。

  此次活动邀请到杨汉平与干窑中学两名科学教师鲁海杰、舒祖梁以八年级课程《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为内容进行“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

  在课堂中,杨汉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完成评价,来探究植物的向性运动,以含羞草的刺激探究加深学生的真实体验。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教师少说,学生多说、多试的场景。

  鲁海杰在课堂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非生硬记忆,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观察,他们会主动设计实验,辨析数据,进行论证,从而帮助他们提高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舒祖梁以人体感觉的形成为导入,引导学生初步建立生物体感觉形成的模型。借助科学史上的巴克斯特效应,通过类比、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感应性,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课后,三位教师分别对课堂整体进行了简要说课总结,三位专家就整体课堂给出了改进建议。

  龚贤在点评中提到了联系生物大概念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将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生物学中的相关概念联系起来,强调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张银惠指出,在课堂导入环节,建议老师们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事例、视频或图片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同时,她也建议教师在不同环节之间加强衔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理解和链接相关内容。

  臧文彧强调了教师用语的准确性。她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使用准确的专业术语,避免模糊或不准确的表达。此外,她还建议教师尽可能通过实验演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象和概念。

  此次“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分享教学经验的平台,也为学校的科学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老师们可以相互观摩、探讨和借鉴,通过比较不同的教学理念、方法,找到更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将以此为契机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和实践精神的学生。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1954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