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有料 | 专家引领 共同成长 物理学科新教材课堂研讨会举行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作者:庄千锋 林跃 发布时间:2023-10-30


  1025日,浙师大附高举行物理学科新教材课堂研讨会暨“陈报南名师网络工作室”“徐海龙名师网络工作室”活动。温州市教研院院长特级教师徐海龙、温州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潘建中参加活动。活动旨在推进普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推进课堂教学变革,促进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陈报南作了青年教师成长之旅主题讲座,激励青年教师成长。他希望青年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衷于职业、热爱本职;要积极向上,有所作为;要善于反思,勤于积累;要严谨治学、精益求精;要自加压力、自我提升。

 


  教师公开课展示上,三位老师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同课异构进。来自浙师大附高的戴文敏通过手推车车上小木块往哪边倒的小实验引出了力和运动,再对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笛卡尔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以及他们的结论进行分析,循序渐进引出牛顿第一定律,最后通过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相碰撞带引学生感受惯性,加深了大家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第二名执教老师是兰溪五中的吴跃君。吴跃君先是让学生尝试纸上放一瓶水用力抽出的小实验,并让学生演示及解释从而引出力和运动,同样通过对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以及牛顿的分析引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然后回过来利用这节课的知识去解释一开始的实验,还让学生例举生活中跟惯性有关的现象,并利用取出羽毛球和取出筷子里的橘子两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中的惯性。

 


  第三名执教老师是浙师大附中的方巨丰。方巨丰在引出理想斜面实验之前,先讲述了伽利略当时是如何想到这个实验的,马上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并对笛卡尔和伽利略的观点进行了深度对比剖析,让学生去发现不同之处,最后利用生活中惯性的利与弊带引学生体验了一下惯性的应用,让学生觉得惯性并不是这么的神秘。

 


  第四位执教老师是兰溪一中的黄佳丽。她先带引学生复习胡克定律,再让学生拉一拉压一压不同的弹簧去感受,并提出疑问劲度系数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自己回答并设计方案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后利用excel将数据输入得到图像进行非常直观的对比。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在生活中的应用,既学又用,回归到生活中的物理应用。

 


  评课交流环节,四位专家分别对开课的四位老师进行评课,并且与工作室的其他成员也进行了交流发言,大家各抒己见,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陈报南和温州市教研员邵晓明对活动进行了总结。陈报南指出在教学评三个方面都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中都要有创新实验。同时邵晓明也指出没有实验的物理课是不完美的,在课堂中应该让学生来举例。两位专家的总结都体现了物理教学中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实验在物理课堂中的重要性。活动结束后,师生纷纷表示受益颇多,希望今后能够多举办这样的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1954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