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海宁聆涛初级中学:切磋琢磨方成玉 扬帆起航正当时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要靠自身的努力与同伴的帮助,更离不开专家的引领。为促进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0月31日,浙师大附属海宁聆涛初级中学邀请社会·法治教研员冯水清来校指导。
课堂展示
学校八年级组3位新入职老师沈金晶、苏丹、曹熠晨作课堂教学展示。
在法律课《预防犯罪》上,沈金晶以“南通市的校园霸凌案”为主线,从刑法的含义与作用、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刑罚的含义及分类等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犯罪及犯罪的危害,帮助学生理解犯罪的后果是刑罚处罚。又利用绘制蔡某的犯罪路线图使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理解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以此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在历史课《新文化运动》上,苏丹以《新青年》这本杂志为线索,串起了一整节课,从《新青年》杂志的诞生、发展和影响三方面进行深度教学。本节课结构清晰明朗。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新文化运动前的“社会的黑暗”和“巨大的希望”,又通过展示图片、史料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了新文化运动三个“提倡”和三个“抨击”的内容。此外,以一场小组讨论突破本课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最后,课程在学生作为新的一代青年应承担的责任的辨析中到达了高潮。
在历史课《五四运动》上,曹熠晨通过对五四青年节的来历设问,导入新课。以史料研读,探析五四运动的背景;以视频感知、地图描绘、表格梳理等理清五四运动的经过;以小组讨论进一步加强对五四运动影响的理解,从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最后以少年中国说的深入解读,达到了情感上的升华。整一节课节奏流畅、历史味浓,不仅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能力,也增强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能力,更是提升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专家评课
课后,3位授课老师进行了说课,冯水清进行了点评。
冯水清首先肯定了3位新教师的个人素养,认为3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有一定的创新。其次,冯水清讲到“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指导老师们在道德与法治材料选取上,可以尝试“一案到底”和“多案分析”,强调材料的真实性、拓展性、生活性。围绕课程标准,冯水清还为我们介绍了案例式教学、议题式教学、项目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以落实核心素养。最后,冯水清也对社会组提出了新一阶段的目标与任务,为教师们专业素养的提升指明了方向。
课后反思
研讨活动结束后,3位授课老师结合自己上课的经历,参考教研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
沈金晶的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围绕校园霸凌这一主题将本课内容进行串联,环节清晰,逻辑顺畅,并且所选用的主题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校园霸凌也是最近社会的热点话题。其次,在突破本课重点——如何预防犯罪这一问题时,采用让学生绘制案例主人公犯罪路线图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进而梳理预防犯罪意识,同时,让学生上台展示成果,也能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当然,在实际上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堂氛围较沉闷,在上课过程中没有较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兴趣不浓,没有积极思考,在小组讨论时,学生的讨论也不是非常热烈。针对这一问题,在今后上课的过程中可以多用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多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对提问多加引导等。
苏丹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新教师,很感激冯老师能下校听课、评课,让我在专业发展的方向上有了成长的动力和方向。这次我上课的内容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一课内容相对不多,书本上总共2框,内容比较清晰有条理。为了让学生对这堂课更深入的了解,我设计了从《新青年》这本杂志作为线索带领同学们进行学习。在导入阶段,我使用了视频的方式,言简意赅地点出本节课的线索——《新青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用图片、史料等方式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概括出相关知识点。但是课堂推进过程中,没有把所有的史料分析透,导致课堂生成落地不够,部分知识点属于输出型讲解,而不是由学生自己分析、理解、概括而得出,没有实现课前的学习目标。而冯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社会这一学科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程度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活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并能将前后的知识串联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曹熠晨的教学反思:
正式开课前,我进行了磨课,获取了一定的经验,备课组的各位老师也在课前课后为我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我受益匪浅,对此次五四运动课件进行了相应修改。在这次开课中我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加以改正,在今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
第一,本课虽采用史料教学,但由于采用了大量文字史料,则使得整节课较为枯燥。今后,对史料的选取应适度、多形式化,明确史料使用的目的。尽量使用教科书上的史料,把教科书和图册用起来。
第二,针对上课课件页数过多的问题,我要更明确教学内容,做到每一张ppt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同时,也要对板书进行设计,使板书具有示范和审美作用。
第三,我的课堂的通过小组讨论尝试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但是在时间上把握不到位。各小组讨论较平静,没有充分讨论,虽然我在巡视过程中不断引导,但还是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今后,应选取适当的史料,多图片少文字,增加相应的趣味性。
第四,在教案设计上,要有明确思路,明白“为什么”这么设计,“为什么”这么实施,各个环节教师要做什么,学生要做什么,有何设计意图。
切磋琢磨方成玉,扬帆起航正当时!本次教研员入校听课指导教学活动,既促进了“新课标”学习的切实落地,也为我校课堂教学发展带来了新变化,更是让青年教师们打开了新的教学思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有效的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