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宁波高新区求精学院:聚焦课例探讨联结 学校开展“读写教室”专题研讨活动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作者:周桂芬 崔玲玲 发布时间:2023-11-09

  117日下午,学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聚焦课例探讨联结 读写结合提升素养”暨“读写教室”第二次专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国均莅临指导,高新区实验学校的部分语文教师参加活动。

 

课例分享  专家点津

  活动伊始,读写教室的六位成员围绕自己的课例教学,与王国均就课例中的“联结”板块进行了深度地探讨与交流。

  徐有男从中国神话人物的奇貌、奇事、奇遇、奇能进行联结;从中外神话的对比进行联结;古今联结,传承精神,让学生在品读神话故事同时,感受神话的魅力。

  杨青靓的课例聚焦语言,思辨并行。从开篇的字词联结,到文本插图的联结,再到文末寓意的联结,让联结贯穿始终,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严凌霄通过聚焦目标立体解读梯度设计,以四年级《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为例,进行“文本与文本”的联结“文本与自己”的联结、“文本与世界”的联结、“阅读与写作”的联结来展开教学。在“趣读”“趣讲”中,让学生学习文言文,爱上文言文。

  鲍君娜的《月迹》,从前期的图书环境布置,到联结生活找月迹、联结媒介品月迹,联结资料赏月迹,在联结中,实现了从月迹到心迹的转化。

  蓝海燕从资料联读,联结已有经验发现寓言的价值——方法迁移,抓对比联结读懂寓言故事——对话人物,生成文本与学生自我的联结,感受寓言智慧——制订计划,积累寓言故事这四个方面,开展了对《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的导读。

  罗茜通过文本与插图的联结,感受神话人物的“神样”;通过文本与文本的联结,感受神话人物的神力;通过读与写的联结,感受神话人物的神器;让学生感受神话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整个交流过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员与导师之间深度互动,让思考真实发生成长与变化真实可见。

  在"读写教室"的成员对课例深入细致分享同时,王国均也进行了实时的跟进点评,让每一处联结都落在实处,掷地有声,让每一位成员都获益良多。

  紧接着,成员学习校长陈佳美作的报告走近策略主动运用。陈佳美首先指出独立而成熟的阅读者=阅读量+阅读策略的熟练运用,接着从阅读策略的概念定义、阅读策略的梳理、联结的定义、联结的策略几部分进行阐述成员们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联结策略,有助于提升成员们的课堂教学实践。

 

好书分享  智慧碰撞

  活动过程中,学校老师欧阳丽和高新区实验学校老师王丹结合《读写教室:语文教学的新样态》一书与读写教室的成员们进行了分享。

  欧阳丽从初见序言和目录满是问号,取舍难断到品读理论,语文教学的“象牙塔”;再到精读实践,惊叹不已;最后读中促思,且行且思述说自己在阅读后的感悟与思考

  王丹围绕“让阅读返璞归真让阅读有迹可循让环境点亮阅读”三方面进行读书分享。阅读之路,漫长而芬芳,撑一支联结的长篙,向读写深处慢溯。

  在听完两位老师的分享后其他成员们也依次谈论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活动总结  笃行致远


  王国均指出,"读写教室=主题阅读设计+阅读策略+扶放有度,让读与写紧密结合,课程就丰满了"同时,他针对教学中的联结策略进行了总结提炼造字法的联结、媒介的联结、已有学习经验的联结,读写讲的联结.......联结策略就是旨在打通书籍的链条,让学生把文本读”,从一篇文章到另一篇文章,从一篇文章到一类文章,从一篇文章到一本书,让学生在互相分享中阅读,在互相影响中阅读,从而在阅读中发现自己,成为自己,读出经验,读出水平。

  “读写教室”项目主张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有真实的目的,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读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读写欲望。“读写教室”从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评价等方面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与此同时,也对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学习能真正发生,教师要做的还有很多。


教师分享

  最打动我的是王教授的那篇《读写教室——语文教育的未来新常态》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读写教室研究共同体的使命这部分内容,“与统编教材的教学相向而行”“为课程标准与语文要素而教”“以读写工具撬动课堂转型”这些使命让我感受到了读写教室对于未来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大价值与意义。作为共同体的一员,内心的触动还是蛮大的。

——陈王琳

 

  王教授编写的这本书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并在实践中有据可依,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与帮助。

——应海燕

 

  王教授撰写的《预测阅读策略原理及学习设计初探》一文中提到:激活背景知识,为阅读理解提供支持;利用标题和插图,进行初步预测;关注关键词进行预测;连接新旧知识,更好地理解记忆。这些预测的阅读策略,对于我在教学中的实施帮助很大。

——张嫣

 

  读写教室是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环境,它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和写作材料,创造良好的阅读和写作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刘雯


  读书是亘古就有的法宝,厚度、温度、长度、力度,都指向有温度的读写教室。联结,强调前置的阅读经验,从课外阅读走向课内阅读,再走向课外阅读,是有生命的向前进的“学习圆”,充满了无限可能。

——顾可雅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1954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