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有力 | 全省7个地级市语文教师聚瑞安 感受逻辑的魅力
“语文的逻辑,逻辑的语文,我们要紧紧扣住学科特点,用心去学习、去感受......”
“此单元是教学的难点和痛点,通过此次交流,希望大家能碰撞出一些灵感和火花,让教学更生动、更丰富。”
● 专题研讨活动现场。
11月16日-17日,浙师大教育集团课程教学部主任、省特级教师朱昌元牵头组织,在附属瑞安高级中学开展了“浙江省朱昌元名师工作室 温州市周康平名师工作室‘语文的逻辑·逻辑的语文’专题研讨”活动。
温州市高中语文教研员周康平,国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杭州市富阳区江南中学副校长季丰,附属瑞安高级中学校长陈晓勇等出席研讨活动。活动吸引了杭州、温州、金华、衢州、台州、丽水、舟山等7个地级市的50余名语文教师参加。
● 陈晓勇致欢迎词。
● 附属瑞安高级中学副校长刘臣进主持。
陈晓勇对各位专家及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学校的发展情况。他表示,合作办学以来,浙师大教育集团统筹资源,在促进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各学科名师工作室的加持下,学校各类教科研活动日益丰富,推出的各类举措卓有成效。陈晓勇希望,通过本次专题研讨,语文教师之间坦诚交流,分享经验,助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讲座让你领略逻辑的魅力
● 朱昌元作主题讲座。
“这真是一篇漂亮的辩解性批驳性妙文!”朱昌元作“从‘绣春囊’和‘宝玉挨打’看王熙凤和贾政的逻辑推论”的主题讲座时感叹。
“站在每个人的角度,采取文学解读的眼光,都是非此不可,都是生活逻辑的必然和性格发展的必然。”朱昌元通过分析王熙凤对于“绣春囊”事件的反驳,“宝玉挨打”中贾政的相关推论,总结了背后隐含的反驳理据和艺术。从逻辑的视角对文学经典重新解读,引导教师从经典文本中发现逻辑,启发教师们对于逻辑的思考。朱昌元指出,逻辑单元教学是有难度的,教师们要思考如何围绕语文学科特点,探究教学策略。
● 季丰作主题讲座。
“逻辑思维的学习,不仅限于本单元的学习,在单元之外,也要随时随地进行开发和教学。”季丰作主题讲座:“逻辑的力量”单元之外。通过“重读课标、其他逻辑单元案例、思政教材里的逻辑单元、《简单的逻辑学》整本书阅读”等方面的介绍,他指出,教师要学习逻辑知识,把握逻辑的边界,明确初步的逻辑知识及必要的逻辑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逻辑知识、论述逻辑及逻辑推理能力。
季丰介绍,语文教材落脚在逻辑的表达和运用,尤其是议论文,驳论文的书写。在语文阅读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不断磨练和实践,训练逻辑思维素养,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思维过程。同时,季丰从整体阅读、细节阅读、应用,阅读反思四个方面向老师们介绍了“整本书阅读”的测试方式,希望助力教师的逻辑课堂教学。
分享让你感受逻辑的美妙
在专题沙龙讨论会上,教师代表分享了自己在逻辑单元教学中的心得及困惑。
● 胡蓓蕾、谢丽君作分享。
附属瑞安高级中学胡蓓蕾和谢丽君两位老师对历年考试题型进行了研究。胡蓓蕾对考试卷中的逻辑题型进行了对比,分析高考试卷中是如何设置关于逻辑能力的考察,并就语文备课组在语言运用方面所作的思考进行了分享。谢丽君分享了一些在逻辑教学中所运用的策略,利用校本课程、课本内容让学生习得逻辑基本知识、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 钱佳作分享。
附属兰溪实验高中钱佳从“辩谬、推理、论证”三个逻辑学习活动分享了教学中的感悟。她指出,借助经典文本、日常表达和交流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分析基本逻辑规律;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概括出推理过程,认识推理形式,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学会分析议论性文章的观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对论证过程进行反思。
● 盛美梦作分享。
附属兰溪实验高中盛美梦分享了自己在逻辑单元教学的策略。对“情景教学构建沉浸式课堂、以活动为载体建构自主性课堂、以反逻辑为支点发掘文字张力”三种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盛美梦分享了教学反思,她认为教师可以分散教学,将逻辑单元穿插在其他单元中,让学生有足够长的知识缓冲期,从而更加牢固掌握解决逻辑问题的能力。
● 黄晓露作分享。
浙江省缙云中学黄晓露从情感逻辑出发,用“无理而妙”的视角分析了古诗词中存在的情感逻辑。她指出,古典诗词由表层意象、中层意脉和深层意境的层层递进构建起情感范式,又在反复的阅读沉淀中,形成自身的逻辑。高中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体悟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熟悉诗歌的情感逻辑,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内核。
展示让你体会逻辑的力量
11月17日,附属瑞安高级中学姚小丹,附属兰溪实验高中徐晓燕,浙江省普陀中学韩杨三名老师上了一堂展示课。
● 姚小丹在课堂与学生互动。
“我们可以回答祥林嫂的问题嘛?”
“不能”
“为什么?”
“因为我们也不确定,模棱两可。”
姚小丹设置了三项课中任务,围绕“辨析逻辑谬误”开展了一堂逻辑分析课。通过“遵循规律,理关系”,引导学生厘清逻辑谬误类型与逻辑规律的对应关系;通过“深入探究,品魅力”,让学生自主探究人物对话潜藏的逻辑谬误及其蕴含的语言艺术效果。最后通过“片段修改,明观点”,让学生将学到的逻辑知识应用到问题解决中。三项任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同学们切实了解和掌握逻辑知识。
● 徐晓燕在课堂与学生互动。
“以下是正方的观点,作为反方,请陈述你的观点”
“‘虚拟论敌’怎样攻击质疑?”
徐晓燕以“如何在辩论赛中反驳对方的观点”引入“虚拟论敌”,强化议论深度,对学生进行了一场逻辑思维训练。围绕“攻&辩”训练内容,徐晓燕通过“虚拟论敌”初感知、再深思、善应用、微写作等任务活动,让学生思考、研讨、质疑、仿例、修改、写作,深度理解如何作“虚拟论敌”反驳提问,掌握“提出论点、虚拟论敌、完善论点(阐释限定)、举例分析、总结观点”全流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 韩杨在课堂与学生互动。
“反驳是否有力不在于语气的力度和措辞的犀利,而在于有逻辑的表达。”韩杨在展示课上说道。韩杨以一个网络真实案例设置了学习情景,并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沉浸在课堂学习中。通过让同学们对网络评论进行分析、讨论,发现其中存在的谬误点,并运用学到的逻辑规律和知识对评论进行回复,反驳网友的观点。这种基于整堂课的情景设计,容易让学生投入课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输出思考性的回答。
● 周康平为三名老师颁发证书。
● 周康平作点评。
周康平对三名老师的展示课进行了逐一分析和评价:姚老师的课堂巧妙运用生活实例,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开展学习任务,会让学生更易接受;徐老师在课堂任务中设置了一个恰当的“支架”,在“改提纲”任务环节给出了引导示例,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适当的抓手,让学生对内容更加清晰,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韩老师基于整堂课的情景设计,借用真实案例情景引导学生沉浸情景,非常自然,也让学生更加投入、参与课堂。
随后,周康平从“为什么要设计逻辑这个单元?逻辑应该教什么?怎么教?”三个方面展开了讲座内容。周康平介绍,好的逻辑教学可以教学生学会讲话,学会考试,学会写文章,所以逻辑这个单元很重要也很必要。从信息类阅读与逻辑、衔接题与逻辑、逻辑与作文三个方面分析了试题考察的能力,从试题本身反推老师要教什么。结合三位老师的展示课,周康平从“情景的设置、实例的运用、明降与暗升”三个方面分析了逻辑单元要怎么教的问题。周康平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是最好不要设置某些“概念”,这些概念会让学生不知所措而产生畏难情绪;二是课堂的情景设置最好基于真实的环境和案例,这样会让学生更加投入课堂;三是逻辑的深度是表达和写作,课堂教学的落脚点要升华到设置有力量、有情感、有逻辑的表达和写作任务,不能停留在浅显的情景教学;四是所有上课的技巧是为教学服务的,课堂设计的每一步,教师都要思考如何更加简洁的呈现,直击课堂的难点。
● 教师们在认真聆听。
一堂课只有40分钟,如何让一堂语文的逻辑课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变得“有逻辑且完美”,是所有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追求的。朱昌元希望,本次研讨会不仅给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也帮助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开展中有不一样的思考,助力教师解决教学难点,提升教学质量。
● 与会专家与教师们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