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婺州外国语学校:学校成功举办金华市初中段语文课标学习研训活动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作者:徐珍 发布时间:2023-11-21

  为了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1120日,浙江省教研室开展课改巡讲活动,学校作为语文学科的分会场成功举办了金华市初中段语文课标学习推进研训活动。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线上直播,同课异构,评课交流。

 


  开幕式直播中,金华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省特级教师寿才明认为课改宣传量大,关键在于如何落实到位,要求新课改提升教育质量。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周红星认为要注重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健全一线教师的评价机制,初中教师需根据学情处理好师生关系。浙江省教研室喻伯军开展“坚持素养导向,落实课程方案”微讲座,从省实施办法的背景,核心素养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词,规范设置统筹实施课程等方面分析,强调学校要把握好课程设置与实施等要求,凸显课程育人,展现浙江特色,进而推进教学改革。


  浙江省初中教研员章新其开展“以素养立意实现‘学--评’一体化”微讲座,提出要深化教学改革,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强化单元教学中,要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学习任务群,要从“单篇文本”“内容掌握”到“单元意识”“问题解决”的转变。注重项目学习中,要注意学习方式的综合化,在“做中学”,推进综合学习加强知识的内在关联。



  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教师吴焕的跨学科展示课“做一个精神丰盈的人”,课堂以校心育节活动“给全校同学写一封公开信”为核心任务,开展了“绘其轮廓,明信之标准”“取其精华,择信之要点”“填其血肉,补信之内容”三个活动,共同指向核心任务,学生在阅读心理学、医学、史事等资料的基础上讨论分享中明确如何构建精神空间的途径,最后依照评价标准将公开信补充完整。新颖独特的教学活动,学生的精彩发言,获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武义县武阳中学教师韩凌云的跨学科展示课“我的精神世界”,以朋友聊天界面导入,并询问同学们精神小屋的品质,借用弗洛伊德心理学知识,将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事物。课堂以“喻体选取关联法”“比喻描绘 五感法”“比喻说理 演绎法”“拓展创新”等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学习并运用比喻论证,在拓展中触类旁通,提升思维能力。

 


  评课环节中,吴焕和韩凌云分享了各自的备课思路与困惑,各教研员与听课老师一同交流探讨。兰溪市初中语文教研员陈一蔚认为,跨学科应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来提升语文的理解力和语文运用能力。义乌市初中语文教研员宗军英提到了跨学科使语文教学更加地科学,从理论角度诠释知识点更加准确,如诗句“古道西风瘦马”可结合地理角度加以解析来降低语文理解难度。婺城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厉贵中认为,跨学科教学活动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阶段学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为跨学科教学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永康胡宇誉认为跨学科分为单门学科互跨与多门学科互跨两种,跨学科活动要注重过程,接受学生绘画、歌唱、动手等能力的欠缺,但是在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语文的理解,感受到快乐与充实。

 


  之后,金华市教研员冯妙群进行“跨学科学习的何谓和何为”讲座,梳理“跨学科”在历年课程标准中内涵及要求的发展脉络,提出跨学科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最后介绍了跨学科的路径要求,要做到必要而适切、专业性、小而精,提出要有良好的学科视野,不断拓展学科思维,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在未来迎接新一轮挑战,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前行。



  仰高笃行,知新致远。跨学科融合课,不仅仅是把两门或者多门学科融入一节课中,更是促进知识体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本次初中段语文课标学习研训活动,充分彰显了“以生为本,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是探索提升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有益尝试,更是深化“五育融合”教育理念而迈出的坚实步伐。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跨学科教学是无涯之海,而行者无疆,唯有积跬步,方能致远。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1954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