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有料 | 这场活动吸引了500余名专家教师来到现场 近40000人线上观摩
11月16日—17日,浙江省2023年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评审及观摩活动在浙师大婺州外国语学校举行。浙江省教研室初中历史与社会教研员牛学文,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周红星,婺城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张根有参加活动。
此次活动由浙江省教研室主办,金华市教研中心承办,婺城区教研室和浙师大婺州外国语学校协办,以“基于新课标的学科项目化学习常态课堂实践”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的11名参评选手,近500名专家、骨干教师。此外,还有近4万人线上观摩了现场直播。
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吴望雁老师主持开幕式。周红星开展了“核心素养下追寻精彩的课堂教学”微讲座。他基于新课标,由“真实情境、理性思辨、教学评一致”三个关键词展开,对核心素养下如何追寻精彩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剖析,引发与会老师对什么是好课的思考。
牛学文老师开展了“优质课评比的历程、成果及展望”微讲座。他梳理了浙江省十五届优质课评比“综合化导向-生本化导向-课标化导向-素养化导向”的历程,提炼综合性教学优质课标准及其实现路径,并期望“教学做合一”和“做学教合一”的优质课到来。
本次课堂教学评比授课课题为2022年版初中历史、地理课标相关“学业要求”,要求选手在研读“学业要求”的基础上,使用现行教科书,采用24小时独立备课形式,努力体现成果化取向、素养化综合、真实性实践、表现性评价等评估要素,实现国家课程的地方化、校本化实施,11名优秀选手同台竞技,各显神通;婺外学子朝气蓬勃,踊跃发言,思维碰撞出火花,创新言谈显素养。
闭幕式上,浙师大婺州外国语学校施江舟老师执教了“原始农耕生活”一课。她以“原始农耕是人类文明基石”为立意,以金华浦江“万年上山、世界稻源”的乡土资源为主线,从历史、地理的跨学科视角带领学生在“寻文明之地”“析文明之光”“品文明之美”“悟文明之道”板块逻辑中层次递进,不仅阐述中国原始农耕生活表现,更是从文明发展的高度看待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转变,不仅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本质转变,更是是从愚昧走向文明的开端。施江舟的课堂,有思考,有深度,有诗意,有温度,带领大家从“小课堂”,走向了“大社会”。
本次活动优课云集,体现了新课标、新理念、新方向,有效架起了教师相互沟通学习的桥梁,在赛课中提升技能,在示范中引领前进。活动得到了与会专家、教师等一致好评。学校历史与社会教师也将借助这样的契机和平台在教研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不断持续地推动学校教学质量向纵深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