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余名初中语文教师在这里进行优秀课堂教学展示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作者: 发布时间:2023-12-14

  127-8日,宁波市初中语文新课程背景下优秀课堂教学展示研训活动在浙师大附属慈溪实验学校举行。本次活动汇聚了宁波市各地的350多名初中语文教师代表,共同交流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优秀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展示



  慈溪市育才初中高鹏老师带来“遇见·点亮生命的人——八上第二单元整合教学”一课。高鹏以传记写作为主题,整合读写,梳理回忆性散文与传记的共性和个性,从典型事件、细节描写、评价语言三方面加深学生对传记这一文体的认知。


  宁波七中郑砚奇老师执教“意象的鉴赏”一课,带领学生整合现代诗中的意象特征,以正反例对比,明确意象的定义。在热烈的讨论,帮助学生生成意象的评价维度,制作评价量表,建构意象鉴赏的知识。


  北仑小浃江中学董之然老师在“山水有清音——初中语文古代山水篇章梳理与探究”的课堂中,以“物我关系”为核心串联起多篇山水诗文的审美鉴赏,具体设计了“辨别山水诗文”“探究物我关系”“撰写山水评论”三个任务,层层推进,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思辨力与创造力。


  镇海仁爱中学陈一丹老师在“词四首”的整合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以音乐制作人的身份“按词选声”,由此引出意象与情感的探究,挖掘典故与词人情感的联结点,最终完成“妙笔填词,融音于情”的创造性任务。


  江北区青藤书院沈渊彦老师在“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课堂中,创设了“为越窑青瓷布展”的情境,通过撰写前言、解说词和结语这三个任务,有针对性地突出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重要性,并为每个任务匹配精准的评价量表,整堂课呈现出一种典雅而浪漫的文化氛围。


  宁波七中的纪文杰老师带来“意象的表现”课堂展示。纪文杰在郑砚奇老师执教的“意象的鉴赏”课堂基础上,运用“意象”评价量表,从作业入手,设置自评、再评、润色等学习任务,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意象表现的“要准确、有创意、有逻辑”三个特点。


说课展示



  附属慈溪实验学校刘建设老师带来“拥抱诗意、唱响秋天——记浙师大附属慈溪实验学校校园口袋诗歌集夺彩会”说课展示,以项目化学习的形式设计了诗歌激趣、品诗雅集、写诗小轩、读诗沙龙四个阶段,整合学生旧知与新知,锻炼学生的诗歌鉴赏与创编能力。


  奉化奉港中学任娜老师在说课展示“看‘人类群星闪耀时’——任务群视域下的〈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中设置科技馆展览情景,以任务群链形式推进四个小任务——讲故事、选展品、写留言、答疑问,对标教学目标设计,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堂。


  宁海县深甽中学潘梦露老师带来“探山水之乐,明醉翁之志”的说课展示,她抓住关键词“乐”字,探究宴酣之乐的实质;又着眼“称谓之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欧阳修之志,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与思维。


  高新区外国语学校邱艺婷老师在“领寓言精神,缀想象之光——杞人忧天赏读教学”的说课展示中,先点明传统寓言阅读中的弊病,接着运用“理情节、析人物、品想象、研背景”的阅读策略,尝试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打开寓言解读的广阔视角,挖掘寓言的独特魅力。


  来自象山县大目湾实验学校的周燕慧老师带来“不一样的山水——古代山水游记大单元微专题教学实践”的说课展示,围绕“群文——两篇——单篇”梳理探究,层层细化,试图整合读写,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比读、评述等方法来学习,从而得出一些较有深度的结论,努力实现“1+1>2”的效果。


  来自余姚市马渚镇初级中学的褚波波老师在说课展示“诗言志,画传情——九上‘活动·探究’单元说课”中,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据、以学生为本,以现代诗集创编活动为核心任务,通过“辑诗”“品诗”“绘诗”三个任务,引导学生运用以画传情的方式将诗歌的意象视觉化。同时,通过设置课后任务驱动学生将课堂所学迁移运用至课外,实现由单篇走向多篇乃至整本书阅读。

  海曙区古林镇中学的汪迟老师在她的说课展示“妙用三‘镜’,品评‘七贤’——<世说新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中,根据单元系统整体性和初中生阅读能力发展整体性两个角度定位教学目标,以驱动性任务“我是弹幕评论人”创设情境,设计基于预学、关注共性、聚焦矛盾的学习任务,多角度立体评价七贤,促进学生对个性的认知,凸显中国古典名著的育人价值。


评课总结



  慈溪市教研员沈建军在点评中指出,针对教师遇到的整合教学难题,我们要聚焦读写的整合教学,从整合之因、整合之路、整合之果三方面谈高鹏老师课程的设计过程,强调真正的整合需要整合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


  北仑区教研员薛勇在评课中强调,教师要注重以思辨性阅读的教学方式:以《愚公移山》信仰力量的深入解读为例,突出文本研究的逻辑性;以《狼》为例,阐释力量此消彼长的内涵,展示文本研读的时代创新,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镇海区教研员王晓怡在评课中肯定授课老师在“词四首”教学中要遵循的两个教学理念,但也指出课堂节奏前松后紧、改编创作未充分展示等问题。她强调,教师要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带着审美去鉴赏诗词、唱诗词、爱上诗词。


  江北区教研员陈红点评展示课“夺得千峰翠色来”。她肯定授课老师关注两次修改、一处讨论设计学习活动,给学生创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能够运用高阶的认知策略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习真正发生。同时也指出,设计任务不能流于形式。


  鄞州区教研员任红云点评“意象的鉴赏”“意象的表现”两节课,他指出,一堂课的目标必须是清晰的、恰当的、可测量的,要强调培养学生抽象和具象的协同思考力。教学内容不能设置过多;整合是理念,应以逻辑关联为内在切入点进行整合。


  宁波市初中语文教研员张霞儿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强调,新课程背景下“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教师必须抓住“核心知识”“策略融入”“思维激荡”三点来建构课堂。张霞儿对“优秀课堂教学”进行了解读,提到两个关键词,一是“整合”,二是“情境”。同时,她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和期待:要按照建构的理念来设计学习;对知识的认知一定要精准;追求真正实现学教评的一体化;老师的“教”一定不能缺席。


如何做好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是所有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学习和探究的重点。此次研训活动,将有助于教师开阔思路、相互借鉴,在以后各自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发展。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1954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