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海宁市聆涛初级中学:学校开展“潮和堂”家长学院专题教育讲座
孩子不愿沟通怎么办?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
如何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当孩子愤怒、沮丧、焦虑时,我们该如何和她交流?
.......
这些亲子相处中经常碰到的情景和家长的困惑在12月25日的“潮和堂”家长学院课程中得到了答案。
“家校协同,慧爱赋能”
12月25日晚上,海宁市聆涛初级中学邀请海宁市心育教研员、家庭指导师冯晓燕给学生的家长们开展家庭教育讲座。
冯晓燕从一个公益视频开始,展示家庭关系的各种情况,向家长发出提问。针对一位家长提到孩子管教的问题,冯晓燕提出初中要及时关注孩子的身心状态,进行良好沟通,引入主题,“家校协同,慧爱赋能”。
在青春期,孩子与老师的师生关系进入疏远期,与好朋友的关系进入亲密期,到了九年级异性关系进入微妙期,家长要多加关注,把握好尺度,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段亲子冲突视频引发的系列思考告诉家长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只会适得其反,家长要与孩子对话,了解情况,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对待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策略。初中孩子在不同年级有不同的学习特点,七年级是过渡期,新环境、新希望、新困难,要打基础。八年级为分化期,重点为分层,敏感,要提升实力。九年级为冲刺期,重点为压力与情绪,要重规划。父母做好顾问和引路人,给予孩子支持,如何养育,指导孩子,保护好孩子的自尊自信,帮助孩子指明方向,做好孩子的社会化工作。
冯晓燕提出,父母是教育孩子的主角。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父母角色各有特点,双亲抚育是最有价值的“投资”,祖辈育儿不能替代父母,爷爷奶奶要有边界感。父母要做到不缺位,不能让"忙""不懂"成为不管孩子的理由;不娇纵,不能让孩子什么都不干,剥夺孩子动手的能力,要培养孩子的自主独立能力。国家出台的各种文件都强调了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家长,只有家长愿意去改变,做出行动,家庭的关系与教育才会有效实现。冯晓燕介绍了家庭教育的五个层面,从舍得为孩子花钱这一物质层面到第五层的鼓励和支持孩子成为最好、最真实的自己这一精神层面,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需求。
家长对待孩子的兴趣有时存在不同的理解,家长不应扼杀孩子的兴趣,要给予孩子一些有关兴趣的支持;多孩家庭中的家长要少一些比较,要多一些看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对每一个孩子都给予关注,不要顾此失彼。初中生在与父母发生矛盾后,全面地否定孩子,孩子往往会将自己的仇恨埋藏在自己的心里。父母要学会控制情绪,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尽量避免否定打压孩子,鼓励孩子什么时候努力都来得及。
最后,冯晓燕提出,家长要培养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充满爱的仪式感让幸福看得见;调控情绪积极沟通,发现成长积极鼓励,让幸福听得到。初中是健康行为的塑造期,休闲趣味的培养期,责任品质的形成期,撕下负面标签,换上优势视角,心**别关注,行中一视同仁,链接家庭学校,构建支持网络,助力自主成长。
两个小时的课程在家长们的意犹未尽中结束,讲座结束后,有多位家长留下来向冯晓燕老师咨询,寻求帮助,冯老师也都一一解答家长们的困惑。家长们也纷纷表示回到家之后会按照冯晓燕老师给出的建议尝试性地与孩子沟通,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附属海宁聆涛初级中学面向全年级家长的家庭教育心理讲座顺利完成,家长们有收获,给予反馈,提出建议,家校协同,努力为孩子创造出更好的家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