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教室”的环境打造——方萍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作者:方萍 发布时间:2024-01-13

  在浙师大王国均教授和衢州市教研员施燕红特级教师引领下,原白云学校、现新华二小陈红梅读写团队,从2014年开始探索“学为中心”课堂转型、儿童体验式读写课程,2018年开启“读写教室”实践。“读写教室”遵循“差异、选择、分享”的原则,打造具身读写环境,开发读写策略课程,研制读写工具,设计读写路标,开展“扶放有度”的教学,以培养“独立而成熟的读写者”为最终目标。

  今天推送的是陈红梅工作室方萍老师撰写的《读写教室的环境打造》,本文发表于《教育研究与评论》。

读写教室的环境打造

柯城区航埠小学:方萍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读写教室”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对教室环境进行个性化设计,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努力使教室里的每一面墙,甚至每扇窗都能“说话”。白云学校的“读写教室”布置邀请学生共同参与,对独立阅读区、交流讨论区、成果展示区等进行精心设计,让教室环境成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意义和人生意义的绝佳场所。

关键词:读写教室环境打造独立阅读区交流讨论区成果展示区

  南希·阿特维尔的“读写教室”强调打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主,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写作,成为真正的读者及作者。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洛利斯·马拉古齐也认为:“环境是学生学习成长的第三个老师。教室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而学习的刺激则来自整个环境。教室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意义和人生的意义的地方。”“读写教室”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对教室环境进行个性化设计,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努力使教室里的每一面墙,甚至每扇窗户都能“说话”。

  在白云学校的“读写教室”中,教室布置是日常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家”,每位教师都会邀请学生一起布置教室环境:从桌椅摆放,到功能区的分隔,再到独立阅读区、交流讨论区、成果展示区等的设计,都渗透着师生共同的智慧。

  一独立阅读区

  独立阅读区是白云学校“读写教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环境的布置

  独立阅读区意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乐于阅读。因此,布置整体阅读环境时,我们会考虑学生的喜好,力求营造温馨的阅读氛围,通过充分利用教室后面的位置,对有限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布置。

  1.童趣墙绘。

  笔者所在班级教室的后墙原本是贴着瓷砖的白墙。为了充分利用这面墙,笔者和学生一起在上面进行童趣墙绘,将我们“读写教室”的名称——“书之岛”、logo、口号——“畅游书之岛,你我来阅读”、读写规则(如图1)以及读写公约(如图2)展示其上。

  “书之岛”的名称和口号是学生头脑风暴的成果,与之相配的蓝色地球、憨态可掬的龙猫以及打开书籍的彩绘,是师生绘制的。整面墙绘,以茂密的森林做背景,象征书的世界广袤无垠,其中有一只悠闲捕食的火烈鸟,象征学生在阅读的海洋里自在地遨游。

  2. 舒适座椅。

  阅读没有标准的姿态。因此,我们独立阅读区的座椅采用更加舒适的形式,如地毯加靠枕或懒人沙发等。考虑到空间的限制,还使用了可折叠板凳、可随时开合的午睡垫。这样,学生读写时想坐就坐,想趴就趴,想躺就躺,让身体完全放松,舒服地进入读写世界。

  3.巧手工具箱。

  阅读时,难免会不小心弄破书籍。对此,学生建议为“读写教室”设立“阅读医院”,即准备一个修补书籍的“医药箱”,其中有剪刀、胶带、标签等常用的修补工具。同时,教师会教给学生保护书籍和修补书籍的方法。

  (二)图书中心的设立

  图书中心是“读写教室”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供丰富的资源。建立教室图书中心,首先应确保有足够的藏书,有明确的图书分类和借阅制度,以方便学生借阅,满足有不同能力和兴趣的学生的需求。

  1.图书积累。

  图书中心的图书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的部分书籍,学生可以用借阅卡借阅;二是学生个人捐献的书籍,供其他学生阅读;三是在家长的配合下

  全班合力购买的书籍;四是师生共同创作的绘本类或叙事类微书作品,如《与孩子们的二三事》《大嘴鱼婆婆》《昆虫记》。

  2.图书分类。

  图书分类有两个维度:一是按照内容划分。低年段主要是绘本,主题涵盖自我、家庭、生命、自然、历史等;中高年段则以诗歌、散文、章回体小说等题材以及科幻、冒险、传记、图画、童话等风格为主。二是按照学生的阅读水平划分。以一页书内学生不认识的字词数为标准,将书籍分为适宜书、轻松书、挑战书。不认识的字词数在12个,属轻松书;不认识的字词数在25个,属适宜书;不认识的字词数在5个以上,属挑战书。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轻松书;提倡他们多读适宜书,因为这类书接近学生“就近发展区”;还需利用“读写教室”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挑战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更大的“读写果子”。

  3.图书借阅。

  “读写教室”的所有书籍都被贴上标签,编号入册。为了充分发挥书籍的作用,“读写教室”还制订了图书使用规则和借阅制度(如图3),并设立图书馆理员,负责每天的书籍整理,记录图书借阅情况。每位借阅的学生,都要在借阅卡片上进行登记,以方便跟踪书目,同时也方便统计学生的喜好。

  二交流讨论区

  让学生和伙伴一起交流讨论,打通阅读内容前后以及与其他读物、个人经验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理解的深化。我们的交流讨论区通过巧妙摆放桌椅、灵活进行分组、民主制订讨论规则等方式,调动学生的讨论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让读写效果更明显。

  (一)巧妙摆放桌椅

  我国传统的教室多采用讲台在前、学生课桌“秧田”式摆放的形式,显得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读写教室”的桌椅摆放则以小组为单位,将六七张桌子并拢在一起,呈矩形、T形,方便学生面对面地交流、讨论,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

  (二)灵活进行分组

  在正式的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伙伴形成读写小组推进。如果学生倾向于参加读写小组,教师可以先让他们自由灵活组合,然后再对每个小组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好使每个小组中都有不同读写水平以及不同长处的学生,以提高成员彼此之间的默契度,互帮互助,使学习更高效。

  (三)民主制定讨论规则

  为了使讨论分享能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读写教室”还会由学生和教师一起商讨规则。如某个小组针对讨论时的音量制订别具一格的“音量表”,用于确定同伴阅读、讨论、发言时在不同环境中所需要的不同强度的音量,并形象地把它们比作寂静的小猫、伸长脖子长颈鹿、狮子王。由学生自己参与制订的规则,更能提升学生的认同感,促使他们在交流、制作、张贴的过程中形成规则意识,严格执行。讨论规则的内容不需要面面俱到,只在大方面做一些规定,避免约束学生的讨论与交流。

  三、成果展示区

  (一)确定展示内容

  1.学习成果。

  “读写教室”中,学生的读写成果会随时得到展示。“热度榜”记录每周评选出的最受学生欢迎的书籍,“风云榜”上是已完成某本书阅读任务的学生签名。

  学生的读写作品,包括读写卡片、读写记录、纸板绘制的“赤兔马”,废纸壳制作的外星人头套,竹竿化身的魔法杖……经由师生共同组织安排后,都会被贴到展墙上,或被合理摆放,供全班学生阅读欣赏。被展出的作品并不一定是最优秀、最完整的,却是每个学生独特的视角和思想。有了这样的展示激励,学生都非常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成果。等学生的读写作品累积到一定数量,师生便协力合作,将作品按照风格、体裁、主题等进行划分,并装订成册,制作成班级作品集和个人作品集。

  2.学习资源。

  除了展示学生作品,“读写教室”还会不定期地用展贴板陈列与读写方法、读写素材、图书介绍、图书背景资料等相关的学习资源,展出的内容会随着教师讲课内容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另外,教师或学生查阅到的有用的学习资料也会被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如“小书虫书屋”书架上有一个百宝盒,专门列举了读书卡制作方式(如图6、图7)、思维导图模式(如图8)、KWL(K代表“我已经知道了什么?”,W代表“我想要知道什么?”,L代表“我学到了什么?”)图表(如图9)等各种读写策略,学生可根据读写内容自由借鉴,十分方便。

  3. 学生荣誉。

  每次获得“朗读者”“小诗人”“小作家”等荣誉称号的优秀读写小作者,都会得到在展示区展示个人照片、个人荣誉、个人阅读成果等殊荣。学生特别重视这个展示机会,都想努力得到。这无形中调动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二)选择展示的形式

  1.文件袋式。

  在“读写教室”里,中、高年级的每位学生都有一个透明“阅读袋”,里面存放着他们的读书卡,卡片上记录着他们已读的书目、作者、简介、感想等。

  笔者所在班的“读写教室”后方有两个文件柜,里面装的全是学生平时的读写成果,如学习单、读书卡、小制作等。“幸福城堡是由一块块砖堆积建造而成的。你越勤劳、越有创意,你的城堡就越坚固、越高大、越富有”,文件袋记录着学生幸福成长的历程。

  2.张贴式。

  “读写教室”的墙壁上贴满了各种不同读写内容的海报(如图10)、学生绘制的图表、地图等创意作品,真正做到了让教室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张贴各种学习资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因此他们能做到常读写、常更新。

  3.夹挂式。 

  教室的天花板、窗台等也是展示学生作品的好地方。牵一根绳子,将两头绑在钩子上,非常适合展示读书卡片等立体作品以及学生的手工作品。每一个作品用一个夹子夹住,可以随时取下来观察。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1954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