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宁波高新区求精书院:学校举行基于“图书教室”联结策略的 学与教研讨活动
为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探索课堂教学新样态,促进有意义的深度学习,1月9日,附属宁波高新区求精书院举行了高新区小学共同体基于“图书教室”联结策略的学与教研讨活动暨“在‘联结’中发现寓言的奥秘”主题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特邀《小学语文教师》主编杨文华,浙师大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国均、博士方向,浙师大教育集团专家林新事,杭州天长差异研究院执行院长、省特级教师施民贵,小学语文浙派名师、上虞区崧厦街道中心小学校长夏伍华,温州市名师郑伟莅临指导。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高新区教育文体局党委委员、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周胜敏,高新区小学语文教研员项扬舫,高新区实验学校教育集团书记罗树庚以及高新区各兄弟学校语文教师代表共百余人。
专家点津联结未来
上午,杨文华从“阅读目标的重要性”“整本书阅读课程内容”“整本书阅读策略指导”以及“儿童阅读课程评价体系”四个方面作了题为“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的讲座。杨文华提出了“小学生必备的七种阅读策略”,从儿童阅读课程目标、内容、策略、评价等方面细致阐述,并且以《夏洛的网》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整本书阅读”如何利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指导的有效性。
立足科学课堂展示
课例展示环节,学校精心安排了由一节“概念唤醒微课”和两节跨年级寓言课构成的连续体式寓言课堂。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课堂教学系列还有另一个特点,即具有“基于寓言文体‘图书教室’+联结策略学习与应用”的特色。
高新区实验学校蓝海燕老师带来“认识‘联结’”微课展示。课上,蓝海燕先示范与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初步唤醒学生的“联结”概念,接着,师生共读绘本故事《我有友情要出租》,尝试从“文本—自我”“文本—文本”“文本—世界”三个维度建立“联结”,在感受绘本无限乐趣的同时快速高效尝试“联结策略”。
接着,求精书院应明红老师带来“鹿角和鹿腿”课例展示。应明红在课堂上通过多维度联结,带领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发现寓言中的“对比”,明白寓言中的道理,并启发学生课后继续运用联结策略,走进寓言图书教室里陈列着的更多的“对比式”寓言故事。
求精书院毛静红老师带来“发现寓言中的‘反转’”课例展示。毛静红在导入环节向在场专家和老师们展示了学生课外寓言的阅读量,接着利用一篇课文,让学生迅速识别“反转”;然后以分组方式有差异地阅读寓言单元的另外几篇课文,再引导学生联结更多的寓言故事,尽最大努力快速寻找“反转”情节;在此基础上探究并梳理出寓言故事的“反转”密码;最后读写联结,迁移运用,用“反转”的方法创编寓言。
专题沙龙共话策略
课例展示结束后,众多专家围坐一堂,开展“基于‘图书教室’联结策略的学与教”专题沙龙活动,宁波市名师顾可雅担任本次沙龙主持人。
夏伍华指出了联结策略在寓言单元教学中的独特功用,他认为,运用联结策略,一是能丰富情境,更好地理解文本的表达方式;二是能更好地揭示寓意,链接生活。接着,夏伍华结合两个课例做了阐释说明。同时,他指出还可以增加联结的维度,把联结做成我们理想中的“大联结”。
施民贵从单元教学设计的角度向与会教师分享了观课感受。他引用盛群力教授的观点,认为今天的课有深度有意义。他认为这是教策略的课,教策略就是教迁移,而迁移学习是策略课的最高层次;同时,这几节课中还展示了概念课,使得联结单元的整体设计有新意。
郑伟高度肯定了应明红老师的课堂在字词教学和借助图示梳理故事环节运用出声思考、微课示范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联结文本,联结自我的方法,做到了“扶”有度;在集体交流、分享过程中有追问、有指导,做到了“放”有序。正因为教学扶放有度,学生才学有增量,学有提升。
王国均充分肯定了运用联结策略的学习单,认为多维度多层次的学习单设计,可以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课堂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王国均还指出阅读策略可以通过扶放有度让学生越来越迅速、高效且高质量地得到掌握,从而快速、可靠地解读文本。不过,他认为这方面的研究还有更大的空间。
方向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提出了从个体和社会的角度来构建一个联结的大课;从知识的网络化或者结构化、学习的个性化、社交的联通化三个方面提出了联结课程的三个目标;从设计主题、列表梳理、分享观点、优化联结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流程,为与会教师拨开迷雾,指明了方向。
杨文华指出,信息化时代,教师应该从教授知识转向学生的素养培养,素养就是要学以致用,我们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联结是一个策略,是一个路径,发现寓言的奥秘是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通过学寓言理解寓意,而且要在生活中养成一种思维,看到其他的生活现象或者问题,也能发现它的奥秘,这才是我们最终要形成的一种能力。
罗树庚认为,我们跳出了一个舒适区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区,这样的一种研讨,具有开创性、探索性和前瞻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走弯路,难免也会有一些失败,但是这一切都会是我们前进路上所经历的一束束的光,它们最后都会汇聚成一道光,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也会成为一道彩虹,成为照耀我们孩子成长的生命之光。
林新事作了活动总结,他非常感谢王国均教授的研究团队为求精书院的教研注入新的活力,他特别感慨学校短短几个月时间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指出,没有一节课是完美的,我们老师需要迈出正视自身的第一步,常常回望学科,重视学生思维的锻造,鼓励孩子多维表达,特别是要回归到生命本真,做培养孩子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