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婺州外国语学校:2024年浙师婺外期初教研活动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作者:陈颖 发布时间:2024-03-09

  行人莫道春来早,又是乘风远济时。为了推动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促进教师更快成长与发展,明确新学期的教育教学目标,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36日上午,浙师婺外各学科组有序开展了期初教研活动。

语文组

  张攀老师的小说阅读课《变色龙》,以图片激趣导入,通过理情节、寻“罪犯”、明主题等环节,引导学生品析小说人物形象及思考其现实意义、写作目的,层层深入,精准落实教学目标。王嘉仪老师同样就小说阅读课《变色龙》进行同课异构,设置“翻开卷宗,调查案情”“抽丝剥茧,真相浮现”等活动,引导学生化身法官判决小说人物赫留金的罪状,指导学生抓住文本思考小说人物所处社会特点及人性扭曲的根本原因,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高正星老师的试卷讲评课《辛弃疾》,紧扣考点,将人物简介和诗词赏析相结合,辅以翔实的资料,引导学生品读人物内心、作者情感态度,课堂思路清晰,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随后语文组进行议课、评课,特邀婺城区教研员厉贵中老师进行精彩点评。厉老师充分肯定了每堂课的亮点:张攀老师《变色龙》一课围绕“罪犯”展开,不断追问探索“谁才是罪犯”,重心突出,思辨性强;王嘉仪老师《变色龙》一课围绕人物赫留金进行探讨,开展模仿法庭、为群众附画外音等活动,生动有趣,深刻隽永;高正星老师《辛弃疾》一课以试题卷古诗文的问题诊断导入,贯入辛弃疾人生发展经历,深入探讨人物内心,具有开创意义。同时,厉老师指出,语文教学要提高课堂效率,秉承“一课一得”理念,践行新课标要求,重视习作思辨性表达,逐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此外,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以课本为核心向外延伸,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数学组

  郭卫芳老师的《反比例函数的k值专题训练》一课以寻找等量关系解决相关反比例函数的k值问题作为切入口,聚焦该类题目的一般性解法的归纳与应用。该节课从不设未知数——设一个未知数——设两个未知数三类题中进行“多法归一”,学生在解题中领悟方法。杨智智老师的《转化思想在综合题中的应用》一课以绍兴中考真题为载体,突出思维的转化与碰撞。该节课强调将复杂且未知的多动点问题背景转化为“有迹可循”的“变换旋转对象”的问题,杨智智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在角度一般化的练习中进行思维方法的应用与迁移。戴丽丰老师的《圆周角定理的应用》一课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基础知识与数学语言,整节课的结构设计合理。该节课从圆周角定理及推论等基础知识回顾入手,通过变式演练进而总结与强化与圆周角相关辅助线的基本方法,链接中考真题以促进知识与方法的融会贯通。  

  区教研员王琼老师对三节课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指出本次的教学课题选择具有研讨的价值,三位教师均关注新课标及新中考的变化,结合实际的班情学情进行教学设计的有效课堂。此外,王琼老师给全体数学组教师在数学教学上提出三点注意:一、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注重知识结构的整体建构;二、将有效课堂转向高效课堂需深挖问题本质,注重思维的过渡与突破;三、发挥教学团队的合作力,注重研题及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英语组

  池俊君老师以How to polish your writing? ”为题开展了一堂写作指导课。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来探究写作技巧,并将技巧迁移到写作训练上。从内容、连贯、语言三个维度具体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最后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李琴老师带来的是一堂以阅读理解为主要内容的试卷讲评课。以杭州中考卷的C篇导入,引出阅读理解对应的解题技巧。通过小组活动,李老师引导学生从出题人的角度分析真题,帮助学生形成出题人意识,以便更高效地解题。还呈现了阅读理解四大出题方式的不同设问和干扰项设置,和学生一起在练习过程中归纳与巩固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干货满满。王成玲老师带来的同样是一节试题讲评课。以衢州中考卷为主,从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入手,重点突破听力完形及阅读三个题型,王老师从学生的答题评价,到错题分析,题型方法归纳,再到同类题目迁移训练,既有方法归纳,也有实战训练。整节课逻辑清晰,学生实现了从输入到输出,扎实有效地提升了学习能力。

  区教研员陆敏老师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课,对上课老师也给予高度评价,从写作课到试卷讲评,常态且扎实有效。另外就今年省考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展开了仔细地指导,要求九年级老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此外,陆老师强调,在试题研究的基础下,九年级教师既要重视积累,也要把发展学生思维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使得九年级最后的复习阶段能进行得顺利完美。

科学组

  邵云霞老师的课堂以人类对空气的探索历程导课引出问题:空气中究竟含有什么?让学生举证说明。然后再从定性到定量,思考、评价、改进拉瓦锡实验,分析该实验存在的优缺点,并加以改进,最后得到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让学生动手实验,分析误差产生原因,同时引出现代的精密测定仪器:氧气含量检测仪。整堂课思维逻辑清晰,知识点层层递进。廖增有老师的课堂采用科学史故事导入新课的方式,引出空气中存在氧气,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存在。让学生运用画图方式呈现实验装置,通过展示红磷燃烧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空气中氧气的存在。此外,本堂课还借助装有暖宝宝的实验装置,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分析实验中存在的误差,最后引出现代氧气测定装置。戴家琪老师的课堂以日常生活中“三月青”这一真实情景为导入,借助思维导图回顾已学过的旧知识,运用图形建模的方式对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的不同图像进行分析。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分析发现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得到了提升,最后联系农作物如何增产的措施,将科学知识回归运用到生活中。

  区教研员施群芬老师对三位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细致的点评,肯定他们在实验创新、教学设计、问题设计中的亮点,指出教学中突出思维发展的重要性,把握省考方向着重素养考核,能力立意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分析了上学期调研考当中婺外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指明今后教学的整体思路、方向和举措。并明确和介绍后阶段上级部门与科学有关的阶段性工作。

社会组

  陈倩老师的《盛唐气象》以图说历史的方式从“赏盛唐气象之貌”“探盛唐气象之因”“感盛唐气象之悟”三个板块为我们展现了盛唐时期的辉煌与魅力。王梦珍老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课以“紧锣密鼓备国事”、“改天换地庆新生”和“普天同庆固统一”三大板块为核心框架,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新中国的新面貌及其深远意义。张顺顺老师在《和合天下——多元一体视野看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一课中,史地结合,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演变历程。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及其总趋势。

  课堂结束后,区教研员王国林老师和参评老师们对三位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他们也给全体社会组教师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要理清课堂逻辑,把握重点知识;二要提升课堂思维,深挖课程深度;三要重视课堂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活力。此次教研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三位老师的教学风采,也为婺外全体社会组教师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全体社会组教师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抓真抓实,提升教学质量。

综合组

  孙园园和李昕旸老师分别展示了体育中考篮球测试课,体育教研员胡欣老师对学生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水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即将面临的体育中考的练习安排提出建议。

  胡老师指出:面临春季雨天较多的环境下,提出“周训练计划”概念;提前观察好天气情况,如果遇到雨天场地不够用的情况可以提前调整课程避免多个班级拥挤在同一场地,既能提高场地的利用率也能保障练习效果;老师们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并详细记录详细每个学生的数据和评分,并作出全面评估,最后,结合中考篮球项目的评分标准,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信息组费则兴老师的《互联网与物联网》和冯荷飞老师的《人工智能应用》,课程思路清晰,课堂生动有趣,形式新颖,得到了教研员郑理新老师的肯定。同时,他也希望在课堂上多让学生探索和思考,加深对信息科技最新技术的理解!

  绚烂春日百花开,深耕教研自芬芳。此次教研活动,为新学期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也向每位老师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我们相信,通过此次教研活动,全体教师定会不忘初心,积极行动,精准发力,全力以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浙师婺外新学期教学工作开启崭新的篇章!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1954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