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这所学校的语文“实验室”开动了
近日,浙师大附小读写教学研究中心规划和部署了新学期工作安排,研究中心成员按照计划有序开展各项活动。“读写教室”项目发起人及倡导者王国均深入参与附小读写教学研究中心工作,指导和赋能教师研究和教学过程。
读写教学研究中心新学期工作如何开展?
新学期伊始,读写教学研究中心的成员们齐聚学校录播教室,开展第一次研讨活动。
读写教室团队成员、浙师大附小副校长项雪寒向成员们介绍了本学期的活动计划,并提出多个选题,并建议各成员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选择,并在本学期开展研究。
商丽娟老师带来一堂书法展示课:绞丝旁。通过创设情境,商丽娟先让同学们尝试写一些由绞丝旁组成的字,接着通过游戏、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同学们领悟写好绞丝旁的规律和要点。同学们在推敲字形与笔画结构的过程中,写出来的字愈加美观、整齐。
课后,王国均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写字教学要有所取舍,可以给学生介绍汉字文化,了解认识绞丝旁的结构演变规律,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引导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在选取学生范例时,老师可以选取一些中等或薄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讨论如何改进,待同学改进后,老师再次将作品进行展示并予以表扬。这样会帮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将读与写契合融入课堂
3月14日,读写教学研究中心开展新学期第二次研讨活动,旨在探讨研磨语文课堂教学。
陈昭执教了《火烧云》推敲策略阅读课。陈昭以设问导入,引出“推敲”的方法,通过师生问答、小组合作、全班朗读等多任务学习方式,让同学们领悟火烧云的颜色之绚丽多彩,形态之变幻莫测,感受推敲带来的阅读之趣。
项雪寒执教了写作课“我的‘自画像’”。通过创设情境,她用幽默的语言和同学们建立对话,互说自己的特点;接着运用写作支架、说写结合等方式,打开同学们的写作思路,让其思考和领悟怎样写出自己的特点。
座谈交流环节,王国均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他认为陈昭老师引导学生对推敲方法的运用、项雪寒老师写作课对教学支架的运用都恰到好处。怎样把语文课堂往深处走,变成孩子的成果?王国均希望老师们去认真思考引导学生推敲出看得见的规律,把学习支架设计得更加富有弹性,将“读”与“写”完美契合地融入课堂?结合浙师大附小的课堂现状,王国均给出了观点和建议,启发老师们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