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海宁聆涛初级中学:海宁市教研室一行莅临学校开展学科调研指导
韶光向暖,芳菲正盛。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新课标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月16日、18日,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汪国清带领初中语文教研员周侗艳、初中数学教研员朱建强、初中英语教研员王建群、初中科学教研员费志明、初中社会•法治教研员冯水清莅临浙师大附属海宁聆涛初级中学指导教学工作。
语文专场
沈老师执教的是《“小人物”的人性光辉——七下第三单元专题整合研究》。整堂课贯彻大单元教学的理念,设置了学习情境——“小人物”情景剧片段编写,完成三大任务:重读文本梳理人物,精思文本增添意蕴,构思细节完善剧本,教师在语文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标题、详略安排,留意推敲文章反复之处、反常之处、关键之处,在活动中实现单元的整合提升。周侗艳在评课中说,沈老师的这堂课亮点有二:一是,明重点,用方法,搭支架。二是,变形式,重迁移,讲运用,体现了新教师强烈的单元整体教学意识。希望沈老师在课堂教学评价、适时点拨能力培养等方面继续努力,实现从整理到整合,从立序到立意的新跨越。
曹铭老师执教的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活动·探究单元 。该单元要学习演讲词,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曹老师在本堂课上完成的是学习演讲词第一学段的活动。曹老师捕捉住近期校园中发生的真实情境,设计了本堂课的驱动性问题:如何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演讲稿?又精心设计了四个活动,任务一“观助读,晓概念”,任务二“理要素,明目的”,任务三“模演讲,感情绪”,任务四“学致用,定主题”,通过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演讲词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循序渐进的知晓了演讲词的概念,主要特点以及本单元四篇演讲词的主题、目的,又通过模拟演讲让学生来感受针对不同听众,语言情绪和风格的不同,最后让学生学会关注事件和听众来确定自己演讲的主题和语言风格。
周侗艳在评课中说曹老师的课堂可以用“真实”二字概括,真实的情境,真实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整堂课学习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活动关联性强,整合度高,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了演讲的魅力。
余佳丽老师从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团队介绍、八年级学生情况介绍入手向周老师和教研组内老师介绍了八年级语文基本情况。接下来,余老师重点介绍了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的工作重点:注重课标的引领,抓好教学常规,研究试题,多彩活动等。余老师表示备课组今后的努力方向是:1.继续加强新课标的理论学习,落实大单元单元教学,规范落实教学常规工作,扎扎实实打基础,水到渠成提素养。2.对待学生,要以以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为目标,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鼓励读书,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数学专场
吴越老师在703班开展了“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新授课,通过与小学知识的衔接,进一步深化对统计图特点的认识,逐步规范作图和答题的规范性,充分发挥同学们的知识发展区功能。最后环节,通过实际问题,让同学们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充分应用。
张栋老师在811班开设“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新授课。张老师善于从一道题目一张图片进行不断的变式,改变图形或增减条件的方法发展学生思维,通过一题多解将多个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具有体系的综合课。
马丹婷老师从和合共生,聚力量、言思并举,促成长、潜心日常,踏实行、反思沉淀,前路漫漫四个方面进行汇报。回顾集体备课的过程与要求、教师研讨的时效性,学生作业的多样性,学生活动的趣味性,展望未来工作建设的期待。
朱建强对两位老师课堂的流畅性,知识的传达与应用提出了表扬,与各位老师分享了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对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五思三备”提出了肯定,也提出了要细化研讨细节的建议要求。
英语专场
高老师的课是一堂关于学生“过去生活”的听说课,包含“家乡”和“小学生活”两个大的部分。课程设计较为完整,活动形式较为多样,且借力于家长,将学生在小学时的个人照片以及与朋友的合影做成了怀旧集锦,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
许老师的课通过阅读David 的故事说明爱好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爱好能够助人成长、发展兴趣、学习新技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展自己的爱好并从中受益。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按照时间顺序,梳理David的写作兴趣形成的发展脉络。
谢安老师代表七年级英语备课组作了主题为《凝心聚力,“英”花绽放》的汇报。谢老师从“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做法,我们的成绩和我们的困惑“四个方面做了详实的汇报,备课组有四位是刚参加工作的老师,青春有活力,研读课标,集体备课,夯实基础,并给出具体的做法去落实有效课堂。最后也提出了我们的困惑,王建群给出重点的回答。
科学专场
第一节课是张丹妮老师的《氧气体积分数的测量》,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教室设计一连串的问题链,整节课氛围活跃,思维深入。这堂实验探究课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目标达成度较高,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落实对应的目标,且重点突出,突破难点,采取的措施得当。
第二节课是李佳辉老师执教的《力的存在》,在李老师带领下,学生感受并测量力的大小,围绕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一步步探究,最后自己设计并制作一把弹簧测力计,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胡培丽老师做了八年级科学备课组建设汇报,主要围绕:一、我们的团队,分工明确,执行力强。二、我们的教学,集体备课,精选作业。三、我们的困惑,教育理念,教育实际三个方面展开。费志明解答了老师们教学中的困惑。分享了教学策略中的三个支架,问题支架,活动支架,交流支架。情景的设计,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的探究,科学史的讲解等,进行了全面的指导。
社会·法制专场
八年级曹熠晨老师以海宁地方发展为线索,以小组合作讨论为形式,带领808班学生深入探究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等理念,给大家带来一堂颇具新意的地理课《发展的选择》。
七年级潘乐怡老师以“民族融合”视频思考链、“行省制度”导图思考链、“边疆治理”史料思考链三个模块推进《元朝的统治》,给大家带来一节历史味十足的历史新课。
周沈华老师表示七年级社会•法治备课组自组建以来一直在“三精”理念的引领下开展备课组团队建设。精诚合作凝聚团队智慧,依托学校青蓝工程开展组内公开课、导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助推新教师成长,加强教师互学共进。分工合作,共建、共享学科教育教学资源。更新完善课件库、试资料库。精心备课,助推高效课堂。通过教师个人备课、集体单元备课、学生练习严选、课后教案、课件反思修改等环节提升课堂效率。精准辅导,找准提质方向。通过集体研习新课标、历年期末试卷分析把握教学重难点、定期落实教学常规视导、落实学生作业常规及晚托团辅面辅相结合等措施力图实现精准体质、轻负高质。
冯水清对曹熠晨、潘乐怡两位老师的公开课逐一详细点评与指导。首先他对两位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他们的授课形式都比较新颖,也体现了一定的思维性、科学性和人文性。冯水清也指出,在新课教学中,一定要对教材有深刻的钻研,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带领学生用合理的、有效的方式去突破这些点;也要关注教材的探究题,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当下的评价体系,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等。
此次调研指导,既是对学校落实新课改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调研,也是对学校课程整体建构与实施的督促,更是以高质量课程 推动高质量育人工作的导航与支持,聆涛初中将全面提升课程品质与内涵,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