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行政文化课 | 第三课:对合作办学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作者: 发布时间:2024-04-24

  “教育是‘快的技术’,更是‘慢的艺术’,我们做教育一定要培根固原。”

  4月23日,教育集团召开“我们的行政文化课”第三课暨“世界读书日”分享活动,特邀集团首席专家张振新作专题讲座,集团分管负责人杨平主持会议。

  “浙师大合作办学已有15年的历史,教育集团自2018年筹办,2019年正式运行,至今已辐射25所学校。”作为浙师大合作办学的先驱者,张振新向大家分享了合作办学的思考与探索,简要介绍了浙师大合作办学的历史和背景,阐述了全国知名师范院校合作办学的几种主要运作模式,并分析了其各自的发展特点。

  “探寻教育薄弱学校的提升机制是我一直以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张振新指出,随着地方城市发展,老百姓、政府对优质教育均衡的需求日渐增加合作办学如何解决老百姓、社会地方政府关心的升学是一个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他强调,浙师大合作办学不同于其他院校的运作模式,旨在不破坏当地的教育生态,“苦教苦学”,寻找到一个整体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特殊体系。

  张振新介绍,浙师大合作办学从学校教师队伍的培养出发,向上拓展到管理团队提升、向下拓展到班主任素养发展。采用正高、特级教师的引领指导、当地名师的专长加持、长期驻校专家辅导以及“种子”学科教师培训等策略,培养和带领学校教师队伍成长;通过教育科研赋能、学校发展规划、管理者培训等途径,培养学校管理团队;通过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工作的指导,促进班主任专业素养发展。基于此,教育集团设置了相应的组织架构,逐步成立课程教学部、教育科研部、学校发展部、学校诊断与学业提升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等部门,未来也会根据合作办学的发展进行调整,保障合作办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针对“高校合作办学独特的优势是什么”这一问题,张振新带大家一起作了思考。高校名师对特定领域的关注和研究走在前沿,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对“学习”有较为整体、科学的理解和研究。教育集团在探索的“读写教室”“表现型评价”等项目化式的指导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有深耕一线教学的教师,也有活跃在科研领域的学者,多角色共同推进“学习”提升。

  张振新告诫大家,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只知埋头苦干,只聚焦于具体而琐碎的事情,进步是很慢的,最多是一点经验的积累;除了“做”之外,还要向同伴、同行学习,要“阅读、思考、实践、反思”。

  “在‘世界读书日’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要思考读什么样的书——我们要读‘有知识的书’,同时要读‘社会的书’,更要读‘身边榜样的书’。”杨平代表全体员工对张振新教授的分享表示感谢,并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学习,大家对浙师大合作办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更全面的角度,系统性、整体性的规划和开展工作。

  会上,各科室人员积极分享了听后感悟,并结合本科室的工作内容相互作了交流和讨论。

  教育集团全体教职工参加培训会。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1954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