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慈溪实验学校:学校开展读书沙龙活动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作者:潘斌华 范姿妍 发布时间:2024-05-20

  为激励教师热爱读书,终身学习,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513日,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慈溪实验学校在旭升书院开展“琢玉读书会”读书沙龙活动。浙师大教育集团专家曾平飞出席沙龙活动

第一组分享教师

朱莲莲、王杨、胡伊丽、俞常璐

  对于教师来说,教育两字说起来轻松,但做起来却有千斤重。对学生来说,好的教育该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去《巴学园的父亲》中找找答案,尊重孩子,倾听孩子,肯定孩子,才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善的种子。

第二组分享教师

俞佳茜、徐佳颖、杨依琴、罗赛赛

  作品的本质是“原创”“独一无二”和“不可替代”。作为创作者的教师,也是原创者,所上的每一堂课,都是师生共同创作的天地间独一无二的作品。第二小组分享的是《活在课堂里》。活在课堂里,意味着教师的生命与课堂紧密相连,通过课堂教学实现个人生命价值。这不仅是“事”与“人”的交互生成过程,也是成事与成人的交融。

第三组分享教师

陆嘉瑶、张赞赞、钟杭琪、应佳宇

  围绕“教师成长”这一中心,管建刚老师在《教师成长力》中讲诉自己生动感人的成长故事,将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转折分析的丝丝入扣,给我们年轻教师很大的震撼和启迪。通过阅读学习,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更是授人以渔。

第四组分享教师

叶青霞、诸佳淇、赵昕怡、张津

  所有的变迁对于一分一秒来说,都是慢慢来的,改变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似乎一起都是自然而然发生,那种从刘长春到苏炳添的跳跃,是经历了容国团的铺垫慢慢成就的,艺术化的蒙太奇手段,在个人的感受中很难察觉。《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这本书在杨苡的讲述中,听到不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个人在一个时代里的命运。

第五组分享教师

唐婷雅、姚姗、徐玥、张函

  有人说,教育不要做堤坝,只需做水渠,引导方向,青春期的孩子该如何进行引导呢?《青春期关键问题解决手册》中认为,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我们无法刻舟求剑,无法照搬一套客观的原则,只有在以家庭为系统,以尊重我们自己和孩子的关系的独特性的前提下,我们才得以开展言传和身教。

第六组分享教师

朱思懿、符翊雯、胡思怡、陈品晔

  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体会大千世界的奥秘,探寻人间情感的真谛。《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什么怎么做》中认为,跨学科主题教学是在坚持学科立场的基础上打破学科界限,以主题为媒介,通过问题导向的整体设计与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王珊珊校长充分肯定本次读书分享会的成果,感谢各组分享人给大家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随后,王珊珊校长发散读书思考,希望老师们能够跨学科学习,多角度学习,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将学习成果利用于教学活动中。

  曾平飞指出,读书不仅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更具有拓宽思维、抚慰心灵的效果。他希望青年教师多读经典著作、扩大涉猎范围,不必强求一次读懂,做到快读和精读相结合,多参加读书活动感受读书氛围。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也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手捧书籍,就是手捧希望。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教育路上,一个人行走时孤独的,而一群人同行是有力量的。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1954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