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海宁钱塘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学校开展语文低段组教共体研讨活动
为进一步聚焦双新,落实双减,深入研读新课标,聚焦学习任务群,让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落地生根。5月16、17日浙师大附属海宁钱塘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钱塘实验小学和聆涛小学两个校区联合开展了语文学科的教共体研讨活动。
教研赋能,拔节成长
第一堂课,是由曹宇老师执教的《大象的耳朵》。曹老师创设了森林里的小动物聚会的情境,以猜耳朵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曹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句,画出大象说的话来感知大象想法改变的过程。学生能够在这节课上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够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句子意思,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故事中包含的道理,课堂妙趣横生。
第二堂课,是由陆鸿芳老师执教的《蜘蛛开店》,导入环节从主角“小蜘蛛”入手,建构情境,让孩子通过文本去体会小蜘蛛当时的心情,随文识字“蹲”和“寂寞”,从而感知蜘蛛开店的原因。随后引出课文,又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初读课文,理清故事脉络;比较阅读,品味蜘蛛形象;关注结构,借助图示讲故事。陆老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不仅重视情境创设,而且能够将情境贯穿始终,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情境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堂课,是由胡思屹老师执教的《棉花姑娘》。在教学开始前,胡老师用一则谜语调动了学生的对于课文的兴趣,班上的同学积极响应。胡老师通过棉花姑娘请求小动物给自己治病的故事,介绍了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不同种类害虫的科学常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胡老师重点教学了棉花姑娘和燕子的对话,引导学生读好对话,读出祈使句请求的语气,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识记生字词,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趣味识字,最后分角色朗读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堂课,是由许思婷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许老师首先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受到亲切的自然。其次,许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做到有感情朗读。通过合作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本堂课,许老师加深了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白语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给予学生上台展示的环节,切实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夏天的美好。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行则空。课后,几位老师就本节课听课的感受进行了交流与反馈,研讨教学、教法,交换教学心得,既肯定了授课教师的课堂亮点,又指出课堂教学中的改进意见,努力实现共同进步。
本次教研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以生为本,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同时,也开启了教师们思维碰撞、智慧共享的教学研究之旅。无论是执教老师还是听课老师,都在交流中拓展了思路,在研讨中汲取了经验,在反思中获得了成长。教学之路,道阻且长,愿两校区共研共学共提升,携手并进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