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关注“读写教室”项目
日前,第四届全国“读写教室”研讨会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崧厦街道中心小学隆重举行。来自北京、青海、山西和浙江等省市的研究团队和专家满怀热忱地投入了“读写教室”课堂教学展示和点评活动。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阅读策略链’的显性教学”,这是国内第一次对阅读策略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理论研讨和实践切磋。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高校专家、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连接融合,全国南北的牵手共进。
“读写教室”打造了语文教学新样态,为此,《浙江教育报》记者言宏对“读写教室”首创者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国均进行了专访。
言宏
王国均
访谈问答
言宏:目前有很多学校参与“读写教室”活动,这改变了师生的教与学。那么,什么是“读写教室”?有什么含义?
王国均:“读写教室”是充满丰富读写资源,教师运用扶放有度的教学方式培养“独立而成熟的读写者”的专用教室。我们用“读写教室”打造语文教学的新样态。
“读写教室”我们研究了很多年,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说明:“读写教室=专题图书教室+读写策略+扶放有度”,其中“专题图书教室”(包括主题图书教室、文体图书教室、读写策略图书教室以及《语文》课本单元图书教室等)是读写环境,“读写策略”是读写教学的主要内容,而“扶放有度”则是典型而常用的教学范式。
“读写教室有着多层含义:
一是“读写教室”可以指一个读写内容教学与活动指导的场所。它又可以分成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由学校图书馆里的一间或多间专题图书教室而构成的语文学科专用教室,它(们)既可以配合语文课本单元教学的进度,又可以独立开发与实施挑战性的读写项目。我省中小学书香校园推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这为专题读写教室提供了丰富的读写资源和读写机会,理论上讲,只要愿意,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可以建立这样的学科专用教室。
第二类是对传统教室的墙面与书柜进行大幅度改进和完善的语文学科专用教室,墙面按区域展呈读写海报、单元学习成果以及读写经验,系列的读写海报便于提醒学生读写的姿态、方法、程序以及路径,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读写经验在张贴时要考虑鼓励学生之间的共享和互动。
二者都需要增加海量读写资源以及系统而有效的读写工具,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通过个性化读写从“初学新手”走向“精熟读写者”。
二、“读写教室”可以是一种由一系列微课组成的扶放有度的教学范式。通过“我做你们看——我做你们帮——你们做我帮——你们做我看——你们做我看”的传授链条,以系统、直接而简明的方式将读写策略与技能传授给每一位学生,使其从依赖型读写者走向独立而成熟的读写者。这种系统、直接而简明的教学与指导方式又称为“显性教学”,它有别于传统启发式教学,即不向学生提示或说明思考过程、不露痕迹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隐性教学”。显性教学强调读写策略与技能,体现“为迁移而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策略与技能为最终目的,特别适合未来少子化时代每一位学生的智力都不允许浪费这样一种社会需求,而“隐性教学”强调学生的感悟乃至顿悟,以学生是否理解内容为最终目的,它对读写能力中下的学生是不利的,长此以往就会使班级内部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三是“读写教室”还是一种独特的课堂样态。这意味着语文教学要随着年级的升高以及读写能力的提升,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逐步转型。
我在听课的过程中遗憾地发现,尽管可以明显看出学生能力的明显变化,可是三年级的课堂跟五、六年级课堂教学的流程与方式似乎没有多大差别。
如当学生还是阅读新手时,他们处于“学习并努力学会阅读”的阶段,也就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阅读研究中心原主任珍妮·查尔所说的“阅读发展六阶段”理论中的“学习阅读”(learn to read)阶段,他们要靠教师对阅读策略的示范和讲解(即“出声思考”与“显性教学”)。一旦学生掌握所学的策略或技能,过了“学会”这个阶段,就应该不断应用,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进入熟练阶段,然后借由学生之间更多经验的分享和科学而有规律的灵活运用,才会进入“精熟”阶段。此时,这些策略或技能就会成为成熟阅读者的“第二本能”。一旦有学生学会某一个阅读技能和策略,教师就要马上自觉地开始少讲,把练习和应用的机会交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这就是王尚文先生多年前所提出“教,就是‘让学’”这一重要观点的精准体现。
目前省内有8个核心研究团队,80多所学校参与,主要集中在衢州,那里有六十多所学校组成联盟校,每年定期举办研讨展示会。省外青海西宁市城中区全区推进,北京、山西也有越来越多学校在参与进来。今年,北京教育人虽然是第一次参加年会,但是他们很认同这个理念,已经商定下半年将在北京召开“读写教室”南北论坛。
言宏:“读写教室”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王国均:“读写教室”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独立而成熟”的读写者,虽然这里的“独立”有着年龄能力水平的特定含义,但是只要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或者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这种阅读理解方面的要求,一定要让学生肩负起学习的责任,先生后师,教师只做最后的补充者和点评者。
“读写教室”的课堂有一条规则,即班级阅读能力最强的同学不能做发言者,只能做纠正者、补充者和点评者,要做“老好人”,把发言的机会让给能力中下的同学。“读写教室”还特别强调同学之间的相互尊重、鼓励和帮助,我们定义的“优秀”,不光指自身理解能力强,还意味着帮助同学的动机和能力强。
言宏:你能举个例子说明“读写教室”实施后对课堂带来的变化?
王国均:朱宇丹老师原来任教于义乌绣湖小学,在我指导下实践和研究“读写教室”多年,她所教过的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能力特别强。即使是朱宇丹老师所教的几位语文能力最弱的学生,毕业后到了初中、高中,语文成绩都在各自班级中居于中游,他们既阳光又不失自信,还经常回到朱老师的班级看望学弟学妹,提供学习指导。
上个学期,朱宇丹老师调到最偏远的赤岸小学任教,接手她所教班级的教师反映,她刚要讲解课文,就有学生举手要求老师先不要讲,而是让他们自己先学再小组共学,因为朱老师以前就是这样教他们的。这样的课堂样态验证了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确实是当今最为理想、也是最值得研究和推广的课堂教学样态。
言宏:您曾提到,在“读写教室”中,阅读策略非常关键。阅读策略是什么?有哪几种?你们做了怎样的尝试?
王国均:确实,阅读策略非常关键。阅读策略是国外常用的概念,它是读者反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结合的产物,是认知心理学家们从良好读者身上提取出来、有助于阅读新手理解文本并获得意义的可靠知识,它是程序性知识(知道怎么一步步做下来)和条件性知识(什么情况下需要怎么做)的结合体。
早在2017年,我国的小学语文课本第一次引入了四个阅读策略,我认为,这是我国语文教育已经能和国际最先进读写教学理念并驾齐驱的一个飞跃之举。统编版小学《语文》中的四个阅读策略是“预测”(3年级)、“提问”(4年级)、“提高阅读速度”(5年级)以及“有目的地阅读”(6年级)。遗憾地是,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没有真正学习和运用好这些阅读策略,老师不知道以何种方式有效地教,学生学过了也没有意识和机会不断运用熟练乃至达到精熟,我们“读写教室”的研究就是要帮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个高价值且有着巨大潜力的武器装备。
国外通用的一些阅读策略,包括批注、推敲、提问、预测、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阅读、图示化、联结、概括等。从美国的英语教材和教辅资料里可以看到,最早从幼儿园教材中就开始出现了阅读策略。因为不同课本采用的是不同学者的系统,阅读策略的数量并不相同。
我们使用阅读策略这个概念也是与世界通用做法对接。除了引入国外通用的一些阅读策略,我们还继承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遗产,有机融入语文教育史中的成熟读写经验。我们对两者进行了创造性转化,让其成为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应用的阅读策略。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每一个阅读策略都各有所长,例如“预测”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提升阅读速度,训练有目的的阅读,同时提升自己的写作构思能力;“批注”却能让阅读节奏慢下来并进入细读状态,有更多的功能和价值。因此,要得到最佳阅读效果,需要应用多种阅读策略。
目前,在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发展集团的支持下,我们选择省内一些学校及名师组成核心研究团队,进行1-6年级阅读策略链的设计与教学的探索。每一所学校主攻一个策略,研究成果先在核心团队内共享和互学,由此形成由多个阅读策略组成的“阅读策略链”这一路标式的课堂教学新样态,研究成熟后就能及时向外界发布,为一线教师提供服务与指导。我们目前已经初步完成对批注、推敲和提问这三个阅读策略的转化工作。具体内容可以详见下文的实践案例。
学习了阅读策略,学生的成长也倒逼教师的精进。我听过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研究的“推敲”策略课。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推敲”策略“减一减”“换一换”“加一加”“移一移”之后,学生针对《小蝌蚪找妈妈》一文开头一句“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发问:“老师老师,这里的‘一群’能不能改为‘一群群’?”,话音刚落,又有一位学生问:“这里的‘一群’能改为‘一群又一群’吗?”这两个带推敲的提问把老师都难住了,由此迫使教师去研究翻转课堂的原理,在“预习任务单”里增加“推敲与提问”的栏目,以培养二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
在探索阅读策略的同时,最近我们还借鉴国外“写作教室”理念,开始了对写作策略的探索。最终我们将形成小初连贯、中西合璧、可靠且适用的中小学读写策略系统。
言宏:“读写教室”有哪几种?如何设计和布置?
王国均:分类问题,我还没有思考成熟,因为我们的研究还在进行中。我想,视角不同,分类也会不一样。
按功能分,有以文体教学为研究焦点的读写教室,如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传记(读写)教室”“诗歌(读写)教室”,上虞崧厦街道中心小学的“鲁迅作品读写教室”,宁波求精书院的“寓言(读写)教室”;有以《语文》课本活动单元来分的语文综合活动教室,如上虞崧厦街道中心小学的“‘遨游汉字王国’词语教室”“整本书批注成果交流与展示教室”等等。除了这些单一策略类型的阅读教室外,还有依据写作流程与功能分区的写作教室,如衢州市新华二小陈红梅老师的“写作教室”。
今年我们举办了第四届全国“读写教室”研究共同体年会,上虞崧厦街道中心小学图书馆里的四个语文专题教室、陈红梅名师工作室的读写工具展区以及四个名师团队制作的研究成果展示区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这是“读写教室”研究团队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小小的贡献。
至于读写教室如何布置,我是纸上谈兵的外行,真正的内行是名师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前几天,我去宁波市求精书院参观每一位语文老师布置的读写教室,发现了很多特别能体现教师教学个性的墙面与书柜设计样式,我们在逐一比较中总结出了一些规律,也发现了一些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最后,我要提一个建议,我建议您到衢州去看看施燕红老师在衢州全市范围内推进“读写教室”的成功经验,这个成果在2022年荣获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她们的经验鲜活而有力量!
● 王国均与上虞崧厦小学的教师一起研讨。
● 2018年11月衢州市“打造读写教室”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