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海宁钱塘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学校开展低段数学组教共体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数学学科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6月初,海宁市钱塘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钱塘实验小学和聆涛小学联合开展了数学学科的教共体研讨活动。
上课环节
吴秋霞老师在《推理》这节课中创设的“帽子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在新授环节,吴老师通过抓住“关键词”(确定、不是、就是),培养学生简明扼要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接着拓展“列表格”的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练习环节,吴老师设计了两道不同层次的原创题,这既巩固了学生所学,又拓展延伸了学生的推理经验与能力。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呈现出的一堂扎实、创新、有深度的“推理”课。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养成有条理的思维习惯,丰富推理活动经验,形成推理意识。
张晨迪老师在《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这节课中,通过之前学过的一组百以内的简单加减法算式以及对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复习,引导学生勾连前知,初步感知计数单位。接着,以整千数加减法为桥梁,引导学生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步感悟、理解口算的算理,并抽象出口算算法。通过第二组例题,让学生经历计算过程并熟练掌握算法。最后,张老师通过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和设置难度不同的习题,让学生自主生成,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的同时巩固了新知。
俞彩华老师的《克与千克》这一课从生活情景出发。俞老师先带着同学们感受生活中克与千克的例子,再从例子出发激发学生对克与千克两个单位学习的兴趣。在这节课中,俞老师不只是简单地教教材中的知识,而是主动地寻找生活中的教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论地认识克与千克的关系后,再回到生活中的实例,将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在自主学习、动手操动的过程中,帮助加深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
王雅溪老师执教的《整千整百数的加减法》,从生活情境导入,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学生归纳出两种计算方法:一是学生从数的组成出发,理解整千整百的加减法是计算单位的累加或递减;二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为基础,借助小棒图、数位图进行计算。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明确虽然计算方法的不同,但算理和结果相同。王老师通过设计两道不同的练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算理,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研讨环节
课后,四位上课老师分别就教学内容、实施策略、教学反馈和学生成长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分享、反思与交流。听课老师们反馈了观课的收获与思考,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与上课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同时老师们也对数学教学达成共识:要尊重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分层探索,也要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水本无波,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华,相击而发灵光。本次“教共体”教研活动,为低段数学老师营造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不断探索、积极反思的良好互动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