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专家齐聚长兴 话发展 促提升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作者: 发布时间:2024-08-17

  8月14日,浙师大教育集团在湖州长兴召开暑期专家研讨会,并举行了专家聘任仪式。集团负责人沈夏林,集团首席专家张振新,集团各位专职专家出席会议。研讨会由集团分管负责人杨平主持。

研讨会现场。

沈夏林为江旭峰颁发聘书。

沈夏林为程灏颁发聘书。

    沈夏林分别为特级教师江旭峰、中学高级教师程灏颁发教育集团专家聘任证书。

江旭峰发言。

程灏发言。

  受聘专家对集团给予的信任表示感谢,并表示将积极适应新岗位,接受新挑战,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认真履行职责,为集团和合作学校提供专业而有效的服务,为基础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沈夏林作教育集团工作报告。

  沈夏林对诸位专家认真严谨的工作及不辞辛劳的付出表示感谢,并全面回顾了近年来合作办学取得的成绩。沈夏林说,集团已与省内多个市、区、县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逐步行成了“浙师大合作办学做得实、有办法”的良好声誉。教育集团已经打造出多支成熟的团队,帮助解决中小学校办学中面对的多项难题。

同时,沈夏林分析了当前合作办学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展望未来,将依托“教育集团+研究院+片区中心布局”的多维平台布局,着力内涵建设,强化核心产品研发,打造国内基础教育微观领域顶尖平台。此外,集团将打造专业化的学校发展团队,强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形成专属的附属学校支持模式,并积极探索数字赋能,提升学校管理科学化水平。

杨平主持会议。

朱昌元作工作报告。

集团课程教学部主任、高中段负责人朱昌元以“引领课堂 提升素养”为主题对高中段工作作了思考。朱昌元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师素养进阶进行了关键问题分析,基于此,提出了高中段指导工作的策略规划。他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自我研习和提升,吸收前沿理论,了解合作学校的真实需求和教师上升空间,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确定进阶方向和路径,提升专业素养。

姚志敏作工作报告。

课程教学部副主任、初中段负责人姚志敏围绕“新教材 新中考 新服务”对初中段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在过去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围绕学科指导统筹与名师工作室协调,姚志敏强调了创新与协作的重要性。在新教材、新中考的背景下,为合作办学提供新服务;关注统筹新合作学校的指导工作;加强名师工作室各方协作关系及评价考核,推动合作学校初中段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钱金明作工作报告。

  课程教学部副主任、小学段负责人钱金明围绕“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对小学段工作作了思考,提出了管理者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双重建设策略,且强调了教师队伍的分层培育。从培育理念、目标、方式及内容等层面,对如何做好新教师及骨干教师培育进行了详尽阐释,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培育和管理策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此外,也将进一步在班主任培育、教研组长培育及教师队伍建设专题视导等方面加强指导。

蔡志良作工作报告。

教育科研部主任蔡志良对上半年教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对教科研工作成果、学校顶层设计项目开展、合作成果出版等工作进行了阐述。此外,教育科研部对于领军人才培育进行了探索,旨在提高附属学校骨干人才的教育教学领导力和教育科研组织力、引领力。围绕附属学校教科研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蔡志良详细分析阐释了教科研工作面临的劣势形态,并提出了关键策略规划。

集团专家林新事发言。

  驻校专家林新事围绕“合作办学背景下的校本建设与校本化”作了思考。从管理视角、“学习+经历”的结构要素、九年一贯教育的结构搭建探讨了校本建设。同时,强调了建立机制的重要性,如立目标、建组织、积资源、搭平台等。从国家政策、国家课程实施和合作办学资源的校本化,阐释了这三者之间的结构性关联,详细讨论了在校本化执行中的具体应用。

集团专家曾平飞发言。

驻校专家曾平飞回顾了驻点学校的工作开展及取得的成绩,基于对学校全方位无框架的观察指出了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针对集团学校发展部的职能,曾平飞提出了策略观点,从建构办学标准、引领学校发展;开展多元评价、明确学校状态;聚焦核心问题、破解发展瓶颈;搭建信息平台、服务合作指导等方面详细展开了论述。

张振新作总结发言。

张振新指出,浙师大合作办学事业已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发展潜力无限。他深信,在集团专家团队的强力支持下,浙师大合作办学的经验必将会得以广泛推广,合作办学事业必将会愈加壮大。

集团专家刘晓发言。

集团专家臧文彧发言。

集团专家邱月亮发言。

集团专家陈报南发言。

集团专家林文伟发言。

  与会专家依次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并纷纷为集团发展献言献策。

集团领导专家合影。

集团与会成员合影

  教育集团各科室相关人员参加研讨会。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1954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