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达人 | 我们这位老师五个月发表四篇论文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项雪寒老师的论文《像编者那样推敲:〈青山不老〉探索性教学》在《语文建设》上刊发。这是她近五个月内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第四篇论文。
此前,项雪寒撰写的《落实语文要素 彰显单篇特色——以五年级下册〈手指〉为例》《立足单元整体实现读写一体化——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习作:我的“自画像”〉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意识下的单篇教学策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白鹅〉的设计与实施》分别在《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上发表。
像编者那样推敲:《青山不老》探索性教学:《青山不老》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保护环境”。本文源自梁衡的《没有新闻的角落》,经历了从新闻稿到文学稿,再到课文的过程。1983年梁衡在《光明日报》发表新闻稿《表彰高富育林十六载,一心为村里乡亲造福》,赞扬高富绿化青山并收获了丰厚的经济回报。之后,他又写了散文《无尽的敬仰》,突出对人的生命意义的讴歌,表达对高富的敬意。统编语文教材基于环保主题对该散文进行了大量的删、改、补。本文在教材中具有独特价值,适用于语境推敲策略的学习,因此,可尝试在完成既有单元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另用其开展指向推敲策略习得的教学。语境推敲是更高层次的推敲,是对作者写作意图、阅读对象、编者意图等的推敲,是阅读者具有高层次思辨性阅读能力的体现。笔者所在学校开展推敲策略教学研究与实践已近五年,六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推敲字、词、句、段的方法并能自主运用,但在语境推敲层面还有待继续学习。
落实语文要素 彰显单篇特色——以五年级下册《手指》为例:单篇课文的教学需围绕语文要素,体现文本特色。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手指》为例,教师可基于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设计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联结阅读、对比阅读,真正了解丰子恺散文的语言风格,领悟丰子恺的创作观,内化课文的表达方式,提升语用能力。
立足单元整体 实现读写一体化——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习作:我的“自画像”》教学设计:《习作:我的“自画像”》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多次写人的习作体验,分别是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和四年级上册《习作:小小“动物园”》,习作对象由关注他人到关注自己。本次习作在《口语交际:自我介绍》的基础上,创设了向新来的班主任介绍自己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外貌特征、性格特点、爱好特长等方面选择自己最想介绍的内容。
单元整体意识下的单篇教学策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白鹅》的设计与实施:统编教材主要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组织单元教学内容,单元内部有着密切的横向联系,单元中的各个板块各自承担某一任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三篇名家名作为学生提供了把握文学语言的重要契机。在单元整体意识下,这一单元的单篇教学需要解决如下重要问题:其一,单篇教学的目标如何反映本单元主题;其二,单篇教学的任务如何达成语文要素并体现个性化的阅读。
一直以来,教育集团不断整合资源,组建多支专家团队,助力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研究中成长,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努力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让教育科研成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个人简介:
项雪寒,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金华市“1155工程”第七批名师培养人选;婺城区杰出教师,婺城区名师;婺城区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连续开展写字教学研究,形成一系列成果,2012年《反文旁》获金华市优质课一等奖,之后又获得首届“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省级优课。2020年开始,进行“读写教室”实践研究,带领团队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5篇,负责的课题获金华市教科规课题一等奖,获浙江省教科规课题、金华市重点课题、教研课题立项,研究成果多次在省级培训中做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