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 | 我们这所学校与皖校“牵手”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与安徽淮北市杜集区第一实验学校联谊,在学科建设、教师培养、学生成长等方向开展互学共鉴。期间,双方举行了同课异构教学共研活动。
浙师大附小宋绣红与淮北市杜集区第一实验学校小学王晓玥两位老师对《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开展了同课异构。
● 宋绣红上语文展示课
宋绣红精简课堂教学目标,关注教学实效,通过抓重点句子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的阅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对圆明园辉煌的赞叹以及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整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了知识点的整合,努力达到“教-学-评-研”一体化的课堂效果。
● 王晓玥上语文展示课
王晓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课文,加强训练学生朗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进行深入思考,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习积极性。
浙师大附小叶吴艳,杜集区第一实验学校小学苏婉晴两位老师对“比的意义”进行了同课异构。
● 叶吴艳上数学展示课
叶吴艳以“比的意义”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走进比的世界,感受比的魅力。整节课以“比的意义”为主线,通过课程导入、概念分类、自学探索、知识链接和情境应用等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深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比的意义,感受数学的魅力。
● 苏婉晴上数学展示课
基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苏婉晴以探究国旗长和宽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引出同类量的“比”。随后,紧扣“亚运会”主题,深入探究不同类量的“比”,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全新的数学之窗。通过精心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积极探索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思维的碰撞中逐步明晰“比的本质”。此外,苏婉晴还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感受比,从而深刻理解“比”的意义,感受“比”的魅力与价值。
● 夏苗锋作点评
绍兴市上虞区滨江小学书记、校长夏苗锋指出,两节语文课各有特色,一个重视阅读,一个侧重基础,都能够以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同时他建议,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要多给孩子时间去思考,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 施彦文作点评
浙师大附属小学校长施彦文就两节数学课进行点评,并就数学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策略方法。他指出,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新课标下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多采取生活化的例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学习时间,思考的空间,多问: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教师要学会声情并茂,多微笑;课堂要学会拓展,改变教学方式,以问题为导向,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自己来解决问题;还要学会多关注后百分之30的学生。
● 施彦文讲座现场
下午,施彦文面向杜集区第一实验学校中层领导开展了“新质学校背景下中层领导力建设”专题讲座。从课程建设、课堂评价等方面,鼓励大家要运用好课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走进孩子心中央,用心讲好教育故事。
施彦文一行前往萧县祖楼镇中心学校,参加浙师大附小与萧县祖楼镇中心学校联谊学校揭牌仪式。
● 联谊学校揭牌现场
此次浙师大附小与皖地学校的教育交流活动,旨为促进教师之间的专业成长与交流,推动不同地区教育理念与方法的融合与创新。相信在两地的努力下,会为两地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共同书写教育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