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14800人次,线下200余人 聚焦教育集团组织的这场培训交流会
“精准提质最关键在于主要领导,领导要有定力,找准定位,把控节奏,要有道路自信。” “开好会后会,要将理念转化为执行,落实措施。”浙师大教育集团专家朱竞丰在精准提质领导力建设培训会上说道。
3月11日,教育集团举行2025年精准提质领导力建设培训会。教育集团负责人沈夏林、首席专家张振新、专家朱竞丰等出席会议,来自浙师大附属学校、项目学校、精准提质联盟校的老师、校长等参加会议。
● 会议现场。
此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全国11个省、70多所学校代表的参与。线下会场汇聚了省内40余所学校的200多位老师,而线上则有来自山西、广东、广西、四川、海南、山东、贵州、吉林、内蒙、新疆等省份的30余所学校14800人次关注此会。
● 沈夏林讲话。
“众多学校通过实施精准提质项目,优化管理,达成了学生减负、效率提升,教学成果显著。”沈夏林对各校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对精准提质项目负责人朱竞丰以及专家团队的倾心付出表示感谢。沈夏林简要介绍了浙师大教育集团和浙师大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的基本情况。他指出,浙师大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将依托高校学术资源与科研力量,以精准提质等教育项目研发为核心,探索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沈夏林强调,精准提质项目凭借优化管理形成良性循环,以学校的管理和领导力的建设为抓手,指导学校建立自己的管理团队,培育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务实、专业的专家团队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全方位赋能支持,进一步增强项目的整体成效,从而实现教育质量的可持续提升。
● 朱竞丰作讲座。
朱竞丰向大家介绍了精准提质联盟学校过去一年取得的成果,并重点围绕精准提质的底层逻辑进行了深入阐释。他指出,精准提质最难的是了解学情、基于学情。学校要厘清学情,从实际出发谋划切实需要的教学任务。朱竞丰从抓基础、抓思维、重规划、避干扰等层面详细阐释了精准提质的本质,并强调了德教融合的重要性:“德教融合是教育的生产力,才能让教育焕发生命力。”此外,他强调了要厘清取舍,厘清节奏,厘清策略,教师要真正理解各环节的逻辑,统筹运用方法,并将策略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实现增效。
会议特邀台州市实验中学校长俞昌页、湖州市南浔区锦绣实验学校校长沈利勇、海宁中学校长胡莺作精准提质项目实施经验分享。
● 俞昌页作分享。
● 沈利勇作分享。
● 胡莺作分享。
● 张振新作总结发言。
张振新深入阐述了精准提质项目的核心理念与未来发展方向。他强调,精准提质技术是在多年实践探索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其背后是契合教育规律和学习规律,倡导的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张振新回顾了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理论的演变轨迹清晰地映射出不同时代对人才的差异化需求。从熟练的技术工人,到专业的工程师,再到富有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学习理论的发展也从以记忆为主,逐步过渡到低阶思维,最终迈向高阶思维,这一发展历程与因材施教的理念相契合。张振新表示,将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教学原则放在百年学习理论发展史上来看,可以更清晰地理解精准提质技术的结构与价值。他希望通过浙师大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的平台,进一步推动精准提质项目的发展,培养更多能够适应时代潮流、引领时代变革的创新型人才。
此次培训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与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也为精准提质项目的进一步推广与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教育集团将继续依托高校的学术资源与科研力量,推动精准提质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深入发展,助力基础教育迈向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