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研教 家人切磋 | 集团组织开展附属学校小学数学联合教研活动
“唐慧珍老师的课有梯度,有层次,有目标,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下学会推理方法的同时发现了推理的乐趣。”
“吴秋霞老师用一个情景把整堂课串联起来,课堂设计环环相扣,感觉每一个问题都基于学情而进行了精心打磨,摸准了课堂的难点和痛点。”
……
近日,在浙师大附属小学举行的附属学校小学数学联合教研活动上,老师们分享了对两堂公开课的观点。“走亲研教”活动由教育集团专家邱月亮牵头组织,旨在推动附属学校之间的互联互动、互帮互促,实现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与共享。来自杭州、宁波、绍兴、嘉兴、金华等地附属学校的11名教师,浙师大附小数学学科教师,浙师大“未来好老师”学员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等近百余名师生参加活动。
● 教研活动现场。
● 唐慧珍执教三年级下册“有趣的推理”一课。
“我发现让孩子充分感知解决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很重要,让他们选择最喜欢、最合适的方法,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方法进一步优化。”浙师大附属小学数学老师唐慧珍在试教过程中基于对课堂的感受和对学情的进一步把握,校正自己以往的认知与想法,不断调整教学的设计和相关案例,她希望孩子们在推理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在老师点评、生生互评中提升自信。
● 吴秋霞执教五年级下册“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
“我们前期围绕学习任务单进行了多次研讨,在研讨过程中基于学生的兴趣和这堂课的重难点如何突破等进行了反复考量。”附属海宁钱塘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数学老师吴秋霞详细介绍了这节课思路形成的点滴、教学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如何不断调试教学策略、怎样一步步突破重难点以及努力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等过程。吴秋霞表示,思考、研讨、打磨,这是一次由粗到精的立体化学习过程,每一次环节的调整,每一次语言的组织、每一个问题的设计,于己于团队于课堂都是一次提升与成长。
各附属学校与会教师逐一发表了对两堂课的看法。随后,大家结合教学实际,就各自准备好的科研选题交流了想法与思路。
● 邱月亮作总结。
“两位老师的课上出了风格,上出了特色,可谓各美其美;其他老师的感悟和体会也都很清晰深刻。”邱月亮对大家积极参与集团组织的联合教研活动及浙师大附属小学对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邱月亮表示,两堂课设计精心,安排巧妙,很好地展示了学生应该具备的两大核心素养“推理能力”与“空间观念”。他希望大家,进一步提升对自我的要求,关注“推理能力”与“空间观念”后的“数学表达”,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和语言进行“表达”;教学设计要树立整体观念,学会“站在源头望未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论文是‘做’出来的,那么‘怎么做’呢?一是‘有设计’地做,二是‘无设计’地做。”联合教研活动之前,邱月亮特邀科研方向的相关专家,以“论文是‘做’出来的——谈基于实践的教学思考与论文写作”为题,从选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学术规范等方面对大家进行了科研辅导。
“走亲戚,展技艺,勤交流,多分享,启发多多,收获满满。”大家表示,“走亲研教”有助于大家增进交流、分享经验、打开思路、拓宽视野,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邱月亮希望,“走亲研教”能成为附属学校之间加深联系、相互学习、彼此促进的纽带,成为推进教师专业成长与附属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