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奉化实验学校(锦屏中学):“锦汇”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精彩纷呈
草长莺飞,研思正当时。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近期,浙师大附中“锦汇”名师工作室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教研活动,此次活动通过课例展示、专家点评与专题讲座等方式,为教学铺就基石。
1数学组:探索知识,提升思维与解题能力
3月13-14日,浙江省姚志敏名师工作室带领专家团队走进浙师大附中,与我校名师工作室成员一道开展数学专题研讨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提升学校数学组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推动数学教学创新发展,为初三数学复习教学指明方法。
汪权伟老师教授《同底数幂的乘法》。她以复习幂的定义和性质引入课题,通过展示多组实例,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法则,并从幂的定义出发进行证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在例题讲解环节,汪老师规范解题步骤,强调易错点,课堂练习时及时巡视辅导,及时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姚志敏老师对这堂课给予高度评价,本节课教学目标清晰,重难点把握精准,教学过程流畅,通过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姚老师鼓励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勇于创新,多向老教师学习,提升业务能力。
初三复习教学研讨活动拉开帷幕。张清清老师带来《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展示课。课程从回顾圆上动点与定点连线的最值问题入手,唤醒学生已有知识,随后以直角三角形为背景,融入圆的知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注重思路启发和模型提炼,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解题能力。
绍兴市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王宝金老师的《一图一课下的圆中“十字”探究》则巧妙运用“低开高走”的教学策略,从基础问题出发,逐步深入讲解圆中“十字”的图形变化和相关性质。王老师教学技巧高超,将知识点串联成严密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课后,张清清老师和王宝金老师分别进行说课展示,毛宇尧、王祥表、裘洪杰等老师进行了细致点评,最后姚志敏老师进行全方位评析,并对初三数学复习教学提出宝贵建议,让在场教师收获颇丰。
2初中社会组:践行议题,落实素养与立德树人
3月14日,浙江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浙江省特级教师、“锦汇”名师工作室导师王洪来到我校,开展初中社会专题调研活动。活动由俞伯华副校长主持,工作室社会组成员全程参与。
上午,王洪导师亲切慰问浙师大名师工作室成员,了解青年教师成长需求,随后听取了七年级卢加宁、陈慧卿两位教师执教的《人生当自强》同课异构课堂。两位教师分别采用案例、议题式学习等不同方式展开教学,展现了教学的多样性。
下午的专题研讨环节,王洪导师她提出青年教师要树立“三维目标”,并针对课堂教学提出“一课三议题”设计策略,以《人生当自强》为例,详细讲解了如何将“自强的价值认知”“自强的实践路径”“自强的时代使命”三个议题有机融合的路径,达到构建有深度的思政课堂的目标。
3语文组:深耕文本,培养思维与文化自信
3月19日,浙师大“锦汇”名师工作室(语文学科)举行了以“在整体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在文字熏陶中落实文化自信”为主题的研修活动。学校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齐聚一堂,共同观摩学习。
陈赛淼老师带来《卖油翁》的课堂展示。课堂通过朗读课文;聚焦字词、标点感知形象;资料助推,理解熟能生巧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完成文言——文章——文学——文化的逐步深入学习。课堂上,陈老师讲解细致,学生积极回应,展现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竺胡冲老师执教的《阿长与<山海经>》别出心裁,以“消失的她”为主题展开教学。他巧妙搭建双重视角解读的支架,引导学生探究长妈妈的“消失”与“看见”,并拓展到鲁迅其他文章,让学生看见鲁迅以笔为火把,照亮小人物的人格魅力。这堂课有深度、有温度,启发学生对鲁迅文章的深入研读。
课后,名师工作室导师陈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专业点评。陈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年轻老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和文本处理能力,同时针对课件精简、学生活动设计、教学环节整合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助力青年教师成长。随后,陈老师还带来了《如何开展单元教学》的专题讲座,从单元整体教学思考和教学设计两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大概念教学的方法和路径。陈老师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为教师们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指导。
这一系列教学研讨活动为我校青年教师搭建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工作室专家的引领下,浙师大附中的教师们将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学校教育事业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