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嘉善干窑中学:浙师大教育集团专家来校开展社会教研活动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作者:吴碧蓉 张静 发布时间:2025-03-28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助力教师专业成长,325日,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干窑中学成功举办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涵盖课例展示、专题研讨、专家引领等环节,汇聚教学智慧,精彩纷呈。

课堂教学展风采

吕呈坤老师执教的《欧洲西部》,以“欧洲人饮食之谜” 为引,巧妙结合气候地图与农业生产知识,引领703班学生开启地理思维进行探索,促使学生深入分析旅游资源与产业优势,有效提升综合素养。

张静老师执教的《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创设了“时空陶瓷店” 独特情境,引导906班学生通过为店铺选址、规划销售路线等活动内容,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探究隋唐时期政治经济发展,感受这个时代的繁荣与开放。

沈利老师在《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秩序》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901班学生借助对比表格和时间轴搭建知识体系,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递进式问题链引导下,深入思考战争与秩序重建的辩证关系。

专家把脉明方向

浙师大专家团队的邢乐耘老师和王洪老师结合三堂课,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点评,并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首先,教师要紧扣课标,落实素养。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石与指引,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需精准把握课标要求,将核心素养细化为具体可操作、可观测的学习目标与行为。

其次教师要研究教材,讲练结合。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不仅要理解知识的表层含义,更要挖掘其内在逻辑与价值。在讲解过程中,应结合典型例题与实际案例,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学习与评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应保持高度一致。教师需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方案,确保评价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过程表现。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发分层评价工具,如设置基础、拓展、挑战等不同难度层次的任务或题目,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此次教研活动以“实践 -反思 - 提升” 为路径,实现了教学实践与理论提升的有机结合。学校将持续推进 “专家驻校指导”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的驱动作用,为提升教学质量、培育时代新人注入强大动力。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1954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