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英语读写新样态 英语“读写教室”项目在这里开启
3月28日,黄岩区“学习科学视角下小学英语读写教室建设”研讨会暨学科带头人工作坊活动在东城街道中心小学举办。
● 研讨会现场。
浙师大教育集团分管负责人杨平,黄岩区教育局党委员卢亚平,浙师大罗美娜博士、方向博士,区教师进修学校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区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英语教研员,区小学业务副校长和英语教师代表,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全体导师和学员等70余人参加研讨。
● 卢亚平致欢迎辞。
“双方理念契合,目标一致”,卢亚平对浙师大“读写教室”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卢亚平希望,教师进修学校和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工作坊要聚力于学科教学人才的培养、聚力于课程与课堂的教学改革、聚力于辐射引领作用的发挥,与“学习科学视角下小学英语读写教室建设”项目团队一道努力,促进各方发展。
● 杨平发言。
“办学未启,研究先行”,杨平表示,提前布局小学英语“读写教室”项目,努力为当地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搭建平台。她指出,项目有助于打破机械记忆的认知枷锁,构建读写思维的成长轨迹,打造国际经验的本土化范式。她希望,大家携手并肩,做理论落地的转换共同体,做攻坚克难的行动共同体,做经验辐射的传播共同体。
方向介绍了英语读写教学的推进思路。她指出,此项目将以学习科学赋能,读写思维共生为核心理念,探索小学英语读写教学的新样态,建构起高校专家与一线教师协同创新的读写教研共同体,并希望将这一项目扎根黄岩本土、融合地方特色、打造黄岩样板,培养领军级读写教练,耕耘读写教室试验田,打造读写教室浸润式场域示范区。
● 罗美娜作分享。
罗美娜以“学习科学视角下的‘小学英语读写教室’建设”为题,带来前沿学术分享。她以澳大利亚西澳小学为例,提出“空间-资源-文化”三维联动的读写教室设计理念,通过环境创设和资源呈现构建浸润式英语读写生态。她指出,该理念通过“环境支持-工具开发-支架搭建-情境创设-评价创新”五维联动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英语教学中的读写割裂问题,实现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的范式转型。她结合本土实际提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读写策略、环境支持、工具开发和评估体系的六维实施方案,强调国际经验与本土融合,预期将促进学生读写能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特色教学的形成。
● 方向作分享。
“我们要以‘培养专家型读写教师、打造本土化精英团队’为核心目标”,方向立足新时代英语教育改革需求,以“小学英语读写教练专业发展方案”为题作了讲座。方向从知识基础、核心能力、实践经验三个层面出发,采用“三维进阶”理念,希望通过“理论研修-实践浸润-综合评估”的螺旋式发展模式,打造既能深耕课堂又能引领改革的专家型教师团队。同时,方向认为,通过构建“标准引领-过程培养-认证考核-职责履行-持续发展”的完整闭环,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链条设计,有效促进了英语教育从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的转型,更为区域英语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团队建设范式。
● 林红作分享。
活动围绕“英语读写教室的实践路径”这一议题展开研讨。黄岩区小学英语教研员林红表示,在专家引领和精准指导下,对读写教室建设有了更深理解,将结合实际制定本土化的小学英语读写教室建设与读写教学融合的实施方案,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林红希望,未来能通过创设阅读角、写作墙等浸润式环境形式营造读写氛围,结合课例研究推进读写教室项目的顺利开展,期待全区小学英语教师通过系统培养实现专业提升。
● 洪丽萍作分享。
黄岩区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工作坊首席导师洪丽萍携工作坊全体成员对区教育局和浙师大教育集团精心组织的此次活动表示感谢。洪丽萍分析了现阶段小学英语读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及优势,她表示,接下来需要聚焦核心问题,深入研究,探索适合黄岩区实际的英语读写教学模式,以笃行不怠的奋进姿态深耕学习,以实干笃行回报各方的关怀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