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全国“读写教室”共同体研讨会吸引了全国600余名专家教师 聚焦“⽂学圈”与“阅读圈”教学
4月17日-18日,第五届全国“读写教室”共同体研讨会于浙江义乌成功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青海、山西、四川、河南省等和本省多个地市的专家学者、教研员与语文教师分别在五个分会场开展研讨,现场有600余名教师观摩学习。
浙师大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沈夏林,浙师大教育集团分管负责人杨平,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院长邸磊,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盛群力,全国“读写教室”研究共同体理事长王国均,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周红星,义乌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俞向军,义乌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楼曙光等出席会议。
● 开幕式现场。
本届研讨会以“学习科学视域下的‘⽂学圈’与‘阅读圈’教学”为主题,采用主题报告、微报告、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成果展示以及读写工具展示等多种方式,全面呈现全国读写教室研究,试图通过学术研讨和课例观摩,实现理论之间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交融,进⼀步促进对小学⽣语⽂核⼼素养的深⼊思考和前瞻性探索。
● 沈夏林讲话。
“很欣喜看到‘读写教室’朋友圈的扩大,感谢为此努力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和朋友们。”沈夏林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并对参与单位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他表示,浙江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工作致力于成为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教育工程师”,通过学科路线、技术路线和五育路线的探索,推动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读写教室”作为学科路线中的典型成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期待看到各校的展示分享。
● 邸磊讲话。
● 周红星讲话。
● 俞向军讲话。
● 楼曙光致欢迎词。
● 盛群力作主旨报告。
盛群力作了“面向学习迁移的课堂教学革新”的主旨发言。他提出,推进课堂教学转型,由“事实教学课堂”转向“迁移教学课堂”,不断推动、生成新课型的发展,将高质量课堂作为落实核心素养的首要阵地。盛群力强调,在当今的智能时代,概念课是路基,规则课是通路,而策略课才是康庄大道,能帮助学生创造生活。学策略、教策略和用策略将使得课堂教学取得最大效益,实现学生学习迁移可能性最大化。
● 王国均作主题报告。
●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倪燕在听课。
● 楼曙光作主题报告。
● 曹君作主题报告。
研讨会设立义乌市实验小学主会场,以及义乌市实验小学、义乌市鸡鸣山学校、义乌市江湾小学三个分会场,共展示28节观摩课,由⾼校学者、省市级小学教研员与正⾼(特)级名师三⽅组成点评专家组,切磋研讨,共同以基地校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推动小学语文学与教范式的课堂转型。
● 展示课现场。
● 议课沙龙现场。
同时,读写教室英语分会场在鸡鸣山学校举行。北京教育学院和浙江师范大学的专家团队一起参与了研讨。来自北京的教师和义乌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的教师分别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英语读写课堂教学。
● 读写教室英语分会场。
● 合影留念。
据悉,此次研讨会由浙江师范⼤学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全国“ 读写教室 ”研究共同体、⾦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办,由北京教育学院⼈⽂与外语教育学院、浙江天⻓差异教育研究院、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教师》编辑部协办,由义乌市教育研修院、义乌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义乌市江湾小学、义乌市⾚岸小学承办,同时,由《中国教师报》《浙江教育报》《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名师成⻓研究》提供学术支持,北京小盒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