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海宁聆涛初级初中:学校开展科学名师工作室第七次研讨活动
为持续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精准把握学科核心素养,助力青年教师提升课堂实效。4月17日下午,名师工作室特聘导师徐珺老师深入教学现场,全程观摩符锴赟老师精心准备的示范公开课,并组织工作室成员进行评课交流。
课堂展示
符锴赟老师就七年级下册《用天平测量固体质量》为载体,以层层递进的任务链与思考题为驱动,构建起实践操作—问题探究—思维升华三位一体的学习闭环课堂。整堂课通过任务驱动—问题导向—思维升华的教学范式,将抽象的测量原理转化为可操作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思中悟,充分展现了优质科学课堂应有的思维张力与实践魅力。借助“复习旧知”“课中研学”“课堂练习”三个环节高效串联课堂,为我们展现了如何让课堂充满科学氛围,磨砺优质课堂。
命题分析
在命题研究环节,徐珺老师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原创试题研讨活动,工作室成员围绕原创试题设计展开深度交流。徐老师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专业点拨,从命题立意、情境创设、思维进阶等维度构建起系统化命题框架,使参会教师对科学命题的内在逻辑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此次教研活动以问题导向为突破口,以实践反思为着力点,不仅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迭代升级,更为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教研生态注入了新的活力。
思维导引
徐珺老师在评课环节围绕符锴赟老师的课堂教学展开专业指导。首先,她紧扣课程标准进行对标分析,明确本节课需落实学会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内容要求、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学业要求,以及学生必做实验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实践要求。通过对照课标条目,帮助教师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在此基础上,徐老师带领工作室老师们集体研讨,完善了本堂课的思维导引,向老师们展现了这堂课的教学路径、思维进阶。最后,徐老师向我们分享了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1.拍照投影,评价修正;2.两两交换批改修正;3.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让学生修正。这些方法通过多维度互动设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长反馈,有效提升课堂参与质量。
本次教研活动如及时春雨,为科学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们播撒下专业成长的种子。相信在思维交融中,每位老师都收获了教学实践的智慧启迪。愿我们以春日为新序章,深耕课堂沃土,以扎实教研培育科学素养,用创新实践浇灌教育理想,共同谱写育人路上的盎然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