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登场 | 浙江13节观摩课亮相“读写教室”研讨会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27

  近日,第五届 “读写教室” 共同体研讨会于浙江义乌成功举行。本届研讨会以 “学习科学视域下的‘⽂学圈’与‘阅读圈’教学” 为主题,采用主题报告、微报告、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成果展示以及读写工具展示等多种方式,全面呈现全国读写教室研究成果。以基地校的探索与实践成果,共同推动小学语文学与教范式的课堂转型。

  研讨会共展示北京、浙江、青海、四川等地 28 节观摩课,由⾼校学者、省市级小学教研员与正⾼(特)级名师三⽅组成点评专家组,对观摩课进行切磋研讨。其中浙江团队在浙师大“读写教室” 专家王国均、钟晨音、方向、徐静静的前期指导和打磨下,展示了 13 节观摩课。

● 方小莹展示课。

  义乌黎明湖小学方小莹展示三年级习作课例《这样想象真有趣》,整堂习作课以充分的课前阅读经验为基础,以课堂中可视化的写作工具为策略,将习作过程充分展开。从学生的最终习作呈现来看,整个习作过程的指导扎实有效可迁移,学生得以实现从“这一种动物”的写作转为“另一种动物”及“多种动物”,最终实现从“动物”拓展到“其他事物”的写作。

● 方果展示课

  金华市仙桥小学方果展示四年级课例《飞向蓝天的恐龙》,紧扣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展开教学。教学设计从提问的三个层面来切入:直觉式提问—巡航式提问—钻井式提问。本节课着重体现“钻井式提问”的三个步骤:探井眼、钻岩层、寻矿藏,通过“文本侦探员”“问题工程师”“问题解决者”“评估协调员”四个文学圈角色的设置,搭建提问与解决问题的支架,在有效的小组合作中实现阅读策略的掌握与能力的提升。

● 许燕喃展示课

  衢州新华二小许燕喃展示四年级整本书导读课《被驱逐的小狮子》,以“整本书阅读路标”为构架,利用“阅读策略钥匙”,分三阶段推进课程:读前运用“提问圈”分析封面、用“预测圈”解码目录,激发探究兴趣;读中开展“批注圈”精读片段,读后延伸阅读路标与读书交流,形成闭环,开启整本书阅读之路。本节课以“文学圈”模式,融入策略指导海报、策略魔法袋、角色钥匙牌等可视化工具,构建沉浸式阅读场域,实现从“教会阅读”到“独立而成熟的阅读”的升华。

● 钟意意展示课

  杭州天长观潮小学钟意意展示三年级课例《蜜蜂》,遵循读写教室理念,以单元阅读要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读懂课文内容”为学习目标,积极运用“提问-推敲-联结”策略链,评价法布尔的实验过程,从文中表达准确和不准确意思的词语品析中感受到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师采用迁移教学模式,第一课时以“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为目标,通过师生合作,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整合概括,明确法布尔的实验过程。第二课时,以“词语梳理者”“文本联结者”为教学内容,从教师扶学到小组合学,在完善对法布尔的科学家和文学家双重角色的认知中,实现语言的学习和内化。

● 朱宇丹带来无师课堂

  义乌市赤岸小学朱宇丹带来无师课堂《轻叩诗歌大门》,是一次读写教室的大胆尝试,也是向全国“读写教室”的与会老师展示“文学圈”课堂可以培养独立而成熟的阅读者。在活动现场,大会专家杨文华主编临时发放学习内容,义乌市赤岸镇赤岸小学 503 班的孩子们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从自由读诗到完成角色朗读,再到讨论分享,最后进行诗歌创作,充分体现 “读写教室” 的理念,吸引了与会专家和老师们的围观,并引发热烈讨论。

● 徐桂梅展示课

  武义县壶山小学徐桂梅老师与义乌实验小学四13班的同学共同开启“选策略 改习作”的修改之旅。徐桂梅充分尊重学生的习作起点,对照习作评价“情节设置有意思,人物描写有细节,故事创编有意义”的三个要求,从习作亮点、习作修改点出发,确定本次习作修改文学圈角色为“情节修改师”“人物美化师”,以“修改魔法库”为支架,通过教师示范修改、小组共改、独立自改三个环节,层层递进,落实“扶着走——一起走——自己走”的读写教室理念。课堂中充分运用诊断单、修改魔法库、评价单等读写工具,引导学生在“情节设置、人物细化”等方面做出合理修改,让故事新编更加有意思。

● 董少丹展示课

  金华市环城二小董少丹展示五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本课例以“有目的地阅读”为核心,依托“阅读圈”学习模型,以“策略认知一方法示范一实践应用”为路径,培养策略迁移能力。课例引入阅读圈的三维互动机制:个体层通过“计时阅读+自评单”实现元认知监控;小组层借助角色任务卡展开分工协作;班级层通过《星球名片》呈现多模态研究成果。该设计将静态策略知识转化为动态问题解决能力,将个体阅读行为转化为阅读圈学习模式,在“阅读圈”模式中习得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 朱纯洁展示课

  金华市新世纪小学朱纯洁展示《绿》的第二课时,以诗歌圈的形式,借助四张角色任务学习单进行交流、汇总、汇报,发现诗歌之美;从诗歌的词句段篇等维度,运用推敲、联结等策略进行深入分析,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将课后的“阅读链接”、创作背景资料以及描写色彩的诗歌等进行前置阅读、让学生课前所读能在课中做联结,并引导学生从文本、生活、自身多维度进行联结。立足单元整体教学,让诗歌的教与学有梯度,在《短诗三首》初步学习使用推敲策略的基础上再次自主运用。

● 朱晶晶展示课

  义乌义亭镇杭畴小学朱晶晶展示三年级《方帽子店》,以“文学圈”策略为核心,围绕“复述”能力展开教学。学生迁移运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复述经验,借助表格等工具梳理内容,重点复述“最意想不到”部分,提升复述的条理性、生动性和完整性。文学圈角色的运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角色扮演和任务驱动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和创造力。通过多角色互动,学生在复述中内化语言、锻炼思维,理解“敢于创新”的道理,呼应“有趣的故事,留下思考”的单元主题。

● 陈森燕展示课

  杭州市信息港小学陈森燕展示五年级《跳水》,讲述船长在危急关头逼孩子跳水脱险的故事。本课为第一课时,以“读写教室”理念为纲,聚焦“文体圈”课型,围绕“了解人物思维过程”的单元目标,构建“梳理-分析-模拟-评价”四步策略链,培养理性决策能力。教学紧扣微型小说情节紧凑、语言凝练的特点,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故事脉络,通过环境描写与人物行为对比,凸显文体特征。设置“船长思维分析师”角色,引导学生提取“危险因素”与“有利条件”,推演船长“观察-比较-分析-决策”的逻辑链,实现思维可视化。完成“船长思维”慢镜头,结合模拟发言与多维评价,深化辩证思考与语言实践。

● 姚红莲展示课

  德清县地理信息小镇中心学校姚红莲展示五年级课例《跳水》。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语文要素要求“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重点是了解文中人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本课重点引导学生按照人物分析师、联结小天使和思维魔法师三大文学圈角色,分析船长这一人物形象;联结原文和作者相似的作品,让学生融会贯通,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逆向思维,探究船长救孩子的思维过程。

● 洪岳展示课

  义乌市江湾小学洪岳展示四年级课例《我学会了_____》,是学生第三次写“叙事类”习作,能初步按“起因-经过(困难、失败、解决)-结果”叙事,但时有忽略。此为第二课时,要针对学生问题进行边评边修改,边修改边分享,以求学生叙事过程描写清楚,适当穿插心理变化、有趣经历教学遵循读写教室理念,以单元阅读要素“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为学习目标,构建“规划-对照-推敲-修改-分享”路标,在交际中学会写作。

● 宋绣红展示课

  浙师大附小宋绣红展示三年级习作课例《奇妙的想象》,本单元主题是“大胆想象”,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本课教学以“习作单元学习路标”为架构,使用联结策略,联结单元课文,联结扩展文本,联结生活,以“想象魔方”为支架,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绘制想象地图,从而创编出奇妙的想象故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1954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