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所附属学校赴合肥科大讯飞总部 探寻“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密码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28

4月23日至25日,教育集团组织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能力提升”管理者高级研训活动,教育集团分管负责人杨平与15所附(直)属学校管理人员赴合肥科大讯飞以及多所特色中小学参观交流。

● 研训活动现场

● 杨平讲话

在科大讯飞总部的开班仪式上,杨平对科大讯飞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安排表示感谢。“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地位愈发凸显。”杨平指出,越来越多的学校聚焦AI教育实践,积极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她表示,此次研训走进科大讯飞这样的标杆企业,为大家提供了近距离学习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实践成果的机会。在此期间,我们将围绕育人方式、治理体系、创新应用等展开交流。杨平希望,大家能够以此次研训为契机,将在这里学到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带回各自学校,积极推广与应用,打造智慧课堂,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 研训团队在科大讯飞展厅参观体验

在科大讯飞智能展厅,通过多媒体互动、实物展示、场景模拟等多元化的展示方式,全面呈现了科大讯飞在智慧教育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实践成果,内容涵盖智慧课堂、个性化学习、智能评测、AI创新教育等多个核心板块,展现了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无限可能。同时,讯飞讲师面向研训团队深入剖析了大模型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包括大模型技术发展、应用挑战、教育变革以及实践探索等多个方面。在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与沉浸式互动引导下,大家亲身感受着前沿科技为教育领域带来的创新变革,为推动学校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启发。

● 宋本利分享学校数字化转型经验

科大附中高新中学教研室主任宋本利以“融合创新与教学转型—在数字化教育发展中的先行实践”为题,分享了学校数字化转型的经验。作为合肥高新区与中科大基础教育集团合作创办的公办初中,该校在数字化建设进程中,通过统一部署智慧大屏等硬件设备,全面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并为师生配备平板终端,夯实数字化教学基础。在管理层面,学校成立专项小组,依托智慧窗集控平台监管设备使用;教学上,借助信息技术助力备课,丰富授课方式,助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教研领域,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并常态化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在育人上,以技术协同各方力量,促进家校共育。一系列扎实举措取得显著成效,吸引了各地教育同仁前来交流学习,生动诠释了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 王灵荣分享学校数智作业的探索及实践。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教务处副主任王灵荣围绕“数智赋能、智慧教学——数智作业的探索及实践”展开分享。在包河区教育局的统筹指导下,学校的数字作业项目有序推进,历经试点启动会、线下研讨、应用研讨、教师培训等多个阶段。项目针对传统作业的“一刀切、反馈慢、家校信息差”等痛点进行改革,老师在作业设计上历经从“搬运工到设计师”“单兵作战到双人质检”的转变,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区本数智作业资源库。在应用过程中,数智作业展现出便捷统计、精准讲评等优势,学校逐步建立了数智化作业应用管理机制。王灵荣强调,技术赋能让教育更有温度,优质的作业设计能够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而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突破教师固有思维,以创新理念拥抱数智化转型。

● 研训团队参观合肥师范附属小学。

合肥师范附属小学秉持“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持续发展”战略,向研训团介绍了如何围绕创新学习方式与教育模式核心,抓课题研究、重课堂应用、求课程创新、显特色教育、提应用实效。在教学中,学校利用智慧课堂终端设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智能交互等手段,构建互动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校园单向传输模式,让学生从自主学习逐步走向协作学习和研究学习,有效培养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学校通过教师端、学生端和家长端全场景采集数据,将学生成长档案化,引导学生全面成长。基于技术精准育人,学校还在课程重构、评价转型上有所创新,帮助实现德智体美劳与智慧教育的深度融合。

● 研训团队参观合肥市第七中学。

合肥市第七中学深度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将智慧课堂、大数据精准化教学以及人工智能创新教育等产品全面融入日常教学场景,让信息化教学成为师生教与学的新常态。在交流中,学校介绍了如何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精准教学,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智慧校园建设同样亮点纷呈。学校构建的智能安防系统,集成提前预警、轨迹追踪、事后追溯等核心功能,实现对人员动态、区域安全、行为风险的全场景监测,极大提升校园安全指数与应急处突能力。从教学到管理,从育人到安防,合肥市第七中学的创新实践让研训团成员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为教学管理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 合影留念。

据悉,此次研训,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教育”的知识学习、技能培训、实操体验、观摩交流,提高参训者对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理解和认识,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培养一批具有探究精神的人工智能应用管理者,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1954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