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附属学校的育人实践与探索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26

近日,浙师大附属嘉善干窑中学凭借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接连登上国家级报刊杂志,引发关注。《中国教育报》2025年5月20日第9版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学生参与“窑砖记忆”劳动课的场景;该校书记、校长舒祖梁在《中国德育》上发表题为《窑火传承:基于乡土“窑文化”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的文章,深入介绍了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

作为浙江省劳动教育基地学校、嘉兴市劳动教育示范学校,附属嘉善干窑中学将窑文化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以独特的育人模式在全国教育领域崭露头角。

走进附属嘉善干窑中学,浓厚的窑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窑火传承”陶艺教室、砖上雕刻室等劳动育人场域错落有致,设施一应俱全。学校秉持“让学生在劳动中得到成长,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一种教育”的校本化理念,将本土“窑文化”深度融入校园环境,打造窑文化陈列馆、劳动教育体验园、“沈家窑”实训基地等多元劳动实践基地,构建起沉浸式的劳动教育空间。

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极具特色与吸引力。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学生期待的“窑砖记忆”劳动课,是一场文化与实践交融的盛宴。从校园出发,步行20分钟即可抵达沈家窑——这座拥有200余年历史、嘉兴地区唯一古法烧制砖瓦的古窑墩。在这里,学生挥汗烧窑、制砖,在传承千年的技艺中感悟窑火不熄的文化力量。陶艺教室同样别具匠心,从揉泥塑形到烧制成型,学生们在玩泥巴的过程中释放天性,深刻体会传统工艺的精妙。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融合的劳动教育特色实践,已先后获得《嘉兴日报》《嘉兴教育》等多家媒体的专题报道。

学校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教育前沿。在人工智能+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的现代砖雕课程将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融合,为劳动教育注入科技活力。此外,学校深耕地方文化资源,编写了《不熄的窑火》《窑砖记忆》《窑乡拓印》《京砖雕刻》等地方劳动教育校本教材,构建起窑文化课程体系。通过走班制教学,学生在小京砖制作、窑乡壶、瓦当等特色课程中,系统感悟传统工艺的匠心。

国家级媒体的关注,既是对学校多年深耕劳动教育的认可,更是对其将窑文化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育人模式的肯定。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以窑火为引,以劳动为桥,让更多学生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滋养下收获成长、全面发展。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1954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