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际联合教研:展示AI 赋能下的深度课堂教学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27

  近日,附属瑞安高级中学与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联合举行AI 赋能下的深度课堂教学”校际联合教研活动。集团特邀省特级教师刘晓、陈报南、陈亚利、沈坤华、金松涛、边楚女,正高级教师周康平、王光兆等11位学科专家出席指导。

● 教研活动现场

01 语文

  附属瑞安高级中学戴昱茹与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董益巧两位老师对高一新授课《装在套子里的人》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两位教师各具特色的教学设计,生动展现了AI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元融合路径。

● 戴昱茹教学展示

● 董益巧教学展示

● 张学庐点评

  瑞安市语文教研员张学庐在评课环节充分肯定了两位教师的教学表现,特别指出:青年教师勇于尝试将AI技术融入课堂的探索值得赞赏,但在具体应用场景上还需更注重教学实效性。张学庐从教学目标设定、技术使用时机等维度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 周康平作讲座

  正高级教师周康平作当语文遇到AI:智能时代守护人文之光专题讲座。他强调,AI技术确实为教学带来便利,但语文课堂承载着传递知识与育人的双重使命。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导致教学同质化,抑制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周康平建议教师应当善假于物,在备课、作业批改等环节合理运用AI提升效率,但必须坚守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和定位,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文教育。

02 数学

  在数学学科专场研讨中,附属瑞安高级中学彭飞乐老师与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吴杭隆老师对高一新授课有限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开展同课异构展示。两位教师通过差异化的教学设计,分别呈现了AI技术支持下的概率统计教学新样态。

● 彭飞乐教学展示

● 吴杭隆教学展示

● 数学研讨现场

  浙师大数学专家在主题为AI踏入高中数学课堂的讲座中,通过典型教学案例的深度剖析,系统阐述了AI技术的教学应用边界。专家强调,AI的定位应是教师的“智慧助手”而非替代者。在享受 AI 带来的便捷时,必须时刻保持清醒认知,课堂的核心始终是“人” 的教育,数学课堂应坚守学科本质与育人目标,避免陷入盲目追求技术应用的误区。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合理选择 AI 工具与教学方式,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而非主导课堂。

03 英语

  在英语教学研讨活动中,附属瑞安高级中学林瑞老师与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陈梦梦老师以Book 3 Unit 2 Reading and Thinking为课题,围绕林巧稚的生平故事开展同课异构教学。两位教师均立足文本,创新性地运用AI生成历史人物图像,创设跨时空对话情境,使文本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林瑞教学展示

● 陈梦梦教学展示

● 刘日和点评

  瑞安市英语教研员刘日和对两位授课教师的精彩表现给予肯定,同时也对教学目标的制定给予可操作性建议,并鼓励进一步挖掘文本的深层价值。刘日和强调,AI技术为教学带来了更广阔空间,但我们不能脱离文本的深度解读,确保技术服务于深度阅读,而非替代学生的独立思考。

● 刘晓作讲座

  省特级教师刘晓作题为“阅读理解关键能力考查特征与教考策略”的讲座。基于高考真题语篇分析,刘晓提出关键策略,建议教师采用语篇分析的角度,注重思维的点拨,优化阅读教学,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效率。同时刘晓指出,在AI背景下,教师不能忽视人的智力的作用,我们要以辩证的视角,让AI更好服务于教学。

04 政治

  在思想政治教学研讨活动中,附属瑞安高级中学薛乐如老师与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雷兰芳老师围绕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课,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两位教师以创新性的AI技术应用,为哲学课堂注入了全新活力。薛乐如以三个苹果为线索,串联人类认知跃迁史;雷兰芳借助纸飞机到C919实践案例,诠释实践论要义,体现哲学思辨与生活实践的有机融合。

● 薛乐如教学展示

● 雷兰芳教学展示

● 温胜利点评

  瑞安市政治教研员温胜利在评课中肯定了两节课的创新尝试,同时从教学目标精准度、情境设计有效性等维度提出了建议指导。浙师大政治专家提出温度=+++教学理念,强调打造有温度的思政课堂需同步提升思维含量。

05 历史

  附属瑞安高级中学谢泽蒙老师与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余爱华老师围绕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以同课异构形式呈现了两节融合AI技术的历史课,生动诠释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创新。

● 谢泽蒙教学展示

● 余爱华教学展示

● 陈亚利作讲座

  省特级教师陈亚利进行了题为“三‘学’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专题讲座,从学术支撑、学术思维、学生视角三个维度,结合丰富史料和教学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核心素养导向的历史教学实施路径,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参考。瑞安市历史教研员杨丽君在评课环节指出,两位教师的创新实践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就如何把握高一历史学考复习重点等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06 地理

  附属瑞安高级中学叶静老师和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朱先正老师围绕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主题,开展同课异构教学展示。叶静以锋舞云端 解密天气为课题,创新运用AI技术分析考点、拆解真题,并借助农业灾害专家AI智能体指导学生完善防灾减灾方案;朱先正则注重基础知识落实,通过推送高考真题对学生开展分层训练。

● 叶静教学展示

● 朱先正教学展示

  瑞安市地理教研员陈朝威在评课中充分肯定了两位教师在情境创设和地理素养培养方面的创新实践,同时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富有课堂趣味性的探索。浙师大地理专家开展“从情境到问题,从认知到思维——从教学评视角谈高中地理思维教学”专题讲座,结合考试真题与教学案例,深入探讨了AI技术在量化分析学生思维轨迹方面的应用价值,强调教师应基于学情开展精准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07 物理

  附属瑞安高级中学庄千锋老师和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项敬磊老师以伏安法测电阻为主题,开展同课异构教学展示。庄千锋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规范的操作演示,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项敬磊则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激发创新意识。

● 庄千锋展示课

● 项敬磊展示课

● 陈报南作讲座

  省特级教师陈报南在评课环节对两节课给予肯定,认为两节课体现了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养的转变。同时,陈报南建议在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融入生活化情境,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08 化学

  附属瑞安高级中学柯俊刚老师和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林程威老师围绕创新实验教学,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同课异构。林程威巧妙运用数字化实验技术,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溶液浑浊度变化,将抽象的化学概念转化为直观可视的数据;柯俊刚则采用传统实验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柯俊刚展示课

● 林程威展示课

● 彭纪林点评

  瑞安市化学教研员彭纪林在评课中指出,实验设计要体现问题导向、猜想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建议在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实验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 沈坤华作讲座

  省特级教师沈坤华在专题讲座中,结合情境-问题-实践的创新路径,深入阐述了如何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为化学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指导。

09 生物

  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的张芳吉老师和附属瑞安高级中学的朱曼依老师围绕高一新授课“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进行同课异构。

● 朱曼依展示课

● 张芳吉展示课

  张芳吉以植物向光性为切入点,精心设计了四个递进式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张老师的引导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逐步揭示植物向光性的奥秘。朱曼依则采用了预习单+导学案的形式,通过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将课堂核心内容有机串联,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 金松涛作讲座

  省特级教师金松涛在专题讲座中,深入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融合之道。金松涛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谈起,结合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生物教学。讲座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为与会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10 通用技术

  围绕“工艺的类别与选择——探究金工工艺”,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陈海飞老师和附属瑞安高级中学林肖颖老师,聚焦划线工具使用和精度控制两大核心技能,分别采用传统示范+反复练习,与任务驱动+实践操作两种教学模式,体现“技能掌握”与“实践应用”的不同侧重点。

● 林肖颖展示课

● 陈海飞展示课

● 李日舟听课现场

  瑞安市通用技术教研员李日舟在评课中指出,两节课各具特色,充分展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创新的教学思路。同时,他从板书设计、时间把控等细节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 王光兆作讲座

  正高级教师王光兆在专题讲座中系统阐述了课堂观察这一新型教研范式。他从现代教学理念出发,深入分析了如何通过科学的课堂观察记录、分析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讲座为与会教师提供了课堂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11 信息技术

  围绕高二复习课“文本数据”,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吴浩楠老师执教“中国航天”主题课,结合AI技术创设情境,学生们通过文本数据处理技术,深入分析航天领域文章中的数据价值。附属瑞安高级中学叶依航老师以“电影影评”为情境,围绕文本数据处理展开教学,设计新颖且贴近学生生活。

● 叶依航展示课

● 吴浩楠展示课

● 林克洪点评

  瑞安市信息技术教研员林克洪高度认可两位老师的精彩课堂,两节课紧密围绕AI赋能助力课堂的主题,无论是数字人的讲解视频,还是大模型情感分析的应用,利用AI创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利用AI解决编程困惑,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字化创新能力,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同时建议在技术工具使用上可以进一步分层指导,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 边楚女作讲座

  省特级教师边楚女在专题讲座中深入探讨了AI时代的教育本质与实施路径。她以AI视域下教学评一致性实践路径为主题,提出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点燃与唤醒的过程。讲座中,边楚女系统介绍了SOLO分类评价法,通过分析五种思维水平,为教师提供了评估学生思维发展的科学工具。她特别强调,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将知识学习转化为问题解决能力,避免陷入技术依赖。

  据悉,此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落实课程标准,促进基于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教学模式在AI 背景下的探索与转型,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校际的教研交流。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1954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