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博士组团走进我们这所初中 | 用知识点亮星空 让青春五彩斑斓
近日,浙师大附属星澜中学开展第五期“博士进课堂”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浙江师范大学12位博士、教授走进校园,深入校本课程教学一线,为星澜学子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分享。博士们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前沿的研究视角,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通过生动的课堂互动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引导同学们探索未知领域。
星跃课程:ARCS 健美操+
浙师大艺术学院刘学刚博士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从队形布局到动作协同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他特别注重启发学生突破传统编排思维,通过创新队形设计提升整体舞台表现力。学生不仅掌握了队形编排的技术要点,更深刻体会到“形变韵合”的舞蹈艺术精髓。这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舞蹈表现力,在青春舞台上展现出更加出色的艺术风采。
星动课程:禾风农场
浙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王长春副教授以人体食物金字塔为喻,生动讲解了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及施肥过量的危害。在实践环节中,王长春指导学生配制营养溶液、除草施肥,并亲自示范“取之于地,归之于地”的生态堆肥方法。他特别强调要严格控制浇水量,避免出现烧苗现象。课程结束后,王长春不仅叮嘱学生要爱护劳动工具,更以向日葵苗为喻寄语学生:“成长如向日葵,当日困难当日解决,遗留问题会阻碍发展。希望大家都能如向日葵般健康茁壮成长。”
星艺课程:星澜合唱
合唱社团在演唱《世界赠与我》的过程中,浙师大艺术学院靳宇奇博士凭借深厚的音乐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从情感表达、声部配合到演唱技巧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系统指导。课堂上,靳宇奇通过生动的示范和细致的讲解,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不断尝试和调整演唱技巧,深刻体会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以及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星艺课程:国画社
浙师大美术学院寇凌燕博士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水墨的魅力》艺术鉴赏课。这堂以“听与感受”为主线的特色课程,通过赏析南宋李迪、明代戴进到近现代傅抱石、齐白石等名家作品,系统讲解了“勾描”“点染”等传统水墨技法精髓。在实践环节中,寇凌燕引导学生观察鱼群、水母的动态之美,配合音乐启发创作灵感,让学生们在墨色流动间探索个性化的艺术表达。这种将经典技法与现代创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水墨艺术的灵动特质与文化内涵。
星艺课程:英语趣配音
在英语趣配音活动中,博士老师以美国公益广告《大自然在说话》为教学素材,通过配音的方式将语言学习与环保教育有机融合。学生们分组为海洋、天空、雨林、冰川等自然主题配音,用生动的语言和情感表达传递自然的“心声”。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从发音技巧、语调把控到情感表达,对广告文案进行了深入研读和创意演绎。本次活动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深化对生态保护的认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星艺课程:星光剧社
浙师大艺术学院李侃博士以专业视角,从肢体动作到台词表达进行了全方位的沉浸式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李侃特别注重解放学生的表演天性。他通过一系列专业的肢体训练和即兴表演练习,帮助学生突破表演拘束,充分释放身体的表现力。在他的启发下,学生们逐渐建立起舞台自信,展现出更加自然生动的表演状态。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许多表演技巧,更深刻体会到“戏在细处,艺在真处”的创作真谛。
星德课程:寻宋记
浙师大人文学院于帅博士以《水浒传》为引,为学生们展开了一场宋代社会文化探微课。他以鲁智深的原型人物郭威、赵匡胤为例,生动阐释了历史人物形象在学术研究中的流变过程,教导学生培养看待历史眼光的意识。于帅带领学生穿越时空,细品宋代生活美学:粉黛藏农物,小小粉黛竟是由谷物(米粉)制成;妆匣见匠心,小巧妆匣上,雕刻朵朵繁花;胭脂通四海,海上丝绸路风光无限。这些日常物件背后,折射出宋代农业的精进、经济的繁荣、交通的发达,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盛世图景。
星慧课程:数学π对
浙师大教育学院张维忠教授带来“雪花里的数学”主题课程。他以“雪花是否独一无二”这一科学争议话题引发学生思考。随后,他巧妙串联起徐志摩《雪花的快乐》的浪漫诗意与郑板桥咏雪诗的文人情怀,展现了雪花在文学艺术中的独特魅力,进而引入数学领域的科克雪花的几何奥秘,详细讲解其边数呈4倍递增规律、周长变化特点及分形几何原理,还延伸介绍分形在自然与科技中的应用及科学意义。课堂上,学生们全神贯注,在诗歌意境与数学逻辑的碰撞中积极互动。
星慧课程:科学探索营
浙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莉来到科学探索营,为同学们带来了《花粉的萌发》一课。南瓜花、黄瓜花……鲜艳的雄蕊上一颗颗不起眼的花粉,在显微镜的镜头下萌发出花粉管,为同学们对植物的生殖增添了感性认知和理性认识:小小花粉的萌发关系到千千万万生命的繁衍,也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这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不仅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更让他们认识到基础研究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星慧课程:创意智造
浙师大工学院教授贺新升深入浅出地讲解四驱车与二驱车在动力分配、操控性能等方面的差异,让晦涩的机械原理变得生动易懂。在贺新升的专业指导下,同学们利用零件材料,亲手组装四驱车,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感受创意智造的魅力。组装完成后,四驱车对战环节更是点燃全场热情。整堂课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能力。
星慧课程:3D打印
浙师大工学院周崇秋博士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前沿科技讲座。周崇秋结合自身研究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3D打印技术的原理、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并通过现场演示激发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沉浸于制作莫比乌斯带模型。对于期间出现的问题,周崇秋逐一解答,现场氛围热烈。
星慧课程:星之翼编程俱乐部
浙师大工学院张克华教授走进星之翼课堂,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堂无人机课堂。张克华从无人机的原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展示了我国无人机的发展成果。同学们分组进行“小型无人机”的组装与试飞,在实践中加深了对无人机的了解。此次课程激发了同学们对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 ,让他们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与无限可能。
“博士进课堂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体验,得知博士要来上课时,我很开心,满怀期待地准备开启新一次的课堂。” (星澜小记者:沈张宸 吴依诺)
“我一直很期待博士的到来,因为这活动总能带给我意料之外的惊喜。”(星澜小记者:裘亿豪)
“如果要用三个词语来形容这节课的学习体验,我觉得是‘精彩、深入、彻底’,希望日后博士能来多多指导我们。”(星澜小记者:费鑫怡)
“当一根根植入线印成了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时,我不禁感叹科技的力量以及人类的智慧。这真是一次有趣且收获丰盈的活动。” (星澜小记者:范潆丹 沈茹钰 叶卓灵)
......
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同学们的颇多好评。
附属星澜中学始终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依托集团校“宸星课程”体系,打造五育融合的“星光课程”,助力星澜学子全面发展。学校构建的“星跃、星动、星艺、星德、星慧”五大课程支柱,涵盖运动、劳动、艺术、品德、智慧五大领域,旨在更好地激发星澜学子对学术研究和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五育融合的素养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