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课例研讨:这个名师工作室活动带你探索教学转型新样态
近日,省特级教师张寰宇在浙师大附属海宁聆涛中学举办了“新教材课例研讨”语文名师工作室活动,活动得到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教研员章新其、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周侗艳的指导支持,旨在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深度推进新教材落地,破解教学转型难题,推动区域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 研讨活动现场。
● 赵铭佳呈现教学设计。
本次活动聚焦新教材篇目《回忆我的母亲》,赵铭佳老师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却又精彩纷呈的教学设计。赵铭佳的第一份教学设计通过“聚焦内容中心句,理结构;重组描写关键句,品人物;探究议论抒情段,析情感”等环节,立足文本细读,引导学生通过抓取关键句段,由表及里,从梳理文章脉络到品析人物形象,最终深入体会作者情感。第二份教学设计则另辟蹊径,以“时光轴”为核心情境组织教学,通过构建“时光轴”这一可视化工具,巧妙串联人物生平、形象特质、关联人物及其所折射的时代精神与民族品格。
说课后,三位专家与老师们进行座谈交流,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与指导。
● 章新其点评。
章新其强调,教学需精准定位。他通过对比分析本篇文本与胡适《我的母亲》,指出教师必须清晰把握“教什么、怎么教”,教学过程要紧扣单元要求与文本特质,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思维能力。他还建议老师们,可尝试以散文诗的形式创新教学设计,丰富教学路径。
● 张寰宇点评。
张寰宇从育人视角提出,要注意“根据单元导语,强调精神传承”。针对此篇新教材课例,他指出可以深挖文章价值,提醒要关注朱德母亲作为劳动阶级的身份,深挖其中蕴含的时代意义和教育价值。
● 周侗艳点评。
周侗艳则聚焦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强调要理清教学内容,明确每个环节的目标指向。她指出,教学设计不能脱离实际,必须“结合学情去思考课堂如何生成”。
三位专家的点评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从教学定位的精准锚定、文本价值的深度挖掘、实施策略的科学设计到学情把握的细致周全,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多维度的具体指导,极具启发意义。
本次名师工作室指导活动,既是一次高质量的课例研讨,更是赋能教师专业成长的宝贵契机——通过聚焦真实教学问题、剖析典型课例、聆听专家智慧,不仅为区域内语文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更帮助大家深化了对新教材的理解,让落实核心素养、实现育人目标的路径更清晰、信心更坚定。
学校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名师工作室的持续引领下,推动教师将研讨收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语文教学的沃土上深耕不辍,以匠心探索更具生命力的课堂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