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研课题开题论证:不仅要“播种”,还要使其“开花”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11

“一个好的课题,不能停留在立项阶段的规划上,要聚焦问题、解决问题,把理论层面的内容转变为现实落地的行动,我们邀请诸位专家进行指导也是希望各课题组能够听取建议,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思路,把握前紧后松的研究节奏,让研究尽快取得一定成果”。

近日,教育集团组织专家团队,对各附属学校和领军人才培育项目立项的2025年省教研课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集中进行了开题论证会。

在绍兴

● 附属上虞初级中学论证会现场

在附属上虞初级中学彭治萍老师立项课题的开题论证会上,教育集团教育科研部主任蔡志良,教育科研副主任、省特级教师林文伟,课程教学部主任、省特级教师朱昌元,省特级教师张霞儿以线上联合线下的方式出席会议,彭治萍汇报了“初中红色经典、群文阅读与家国情怀培育研究”课题内容。

“开展红色经典的群文阅读以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再将研究目标开发升级成三层议题库——基础层、进阶层和创新层,进一步构建三维世界教学模式——文本解读、精神解码和价值建构,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推进“感知——比较——思辨——践行”过程。”彭治萍立足于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进度计划等多方面进行系统陈述。

基于政策导向、课标要求和教材资源三方面综合分析,朱昌元指出该项课题研究具备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研究目标的设置具备创新性。“课题名称前面可以扩充‘双轨三维四阶’关键词以凸显亮点和强化关联性,目前国内外研究综述还需进一步拓展,红色经典群文阅读若能进行不同专题的分组,则会有助于增强组合学习的效果”。对目前已有研究成果,朱昌元提出要理清论文主线、加强读者意识、促进文化与学科融合、补充案例论述等任务建议纳入修改工程,助力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

“课题整体上有意义,体现在政策导向下的语文教学实践,以育人为目标的价值较强,展现出了路径和方法,基于语文学科和读写策略,可物化的成果表现为师生的同步成长和资源库的建构。”张霞儿认可课题研究本身的价值导向,并对下一步研究提出建议:深入思考标题中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推行内容组合模式,建构思维路径以增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通过跨学科式经典阅读促进素养融通,切实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评价量表。

林文伟从立意高、基础好、思路务实三个方向表达对课题的肯定。就改进之处,他认为关键词和概念较多会模糊研究的主要问题导向,梳理红色经典的资源材料则有助于研究目标的聚焦。

● 蔡志良主持论证会       

蔡志良指出,红色经典的概念需要界定清楚,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具体要完成的目标指向需要进一步明晰,其中也包括落实测量指标的可行性分析。在课题内容表述上,他认为要注意表达上的精确性,及时开展中期检查,以科学合理的节奏推进课题研究,产出高质量成果。

彭治萍对各位专家的指导和点评表示感谢,她表示会基于专家组意见对课题进行修改和论证,实现研究质量的提升。

在嘉兴

 附属海宁钱塘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论证会现场。

“举行课题开题是教科研走向规范化的重要环节,可以避免研究过程走弯路、走错路,同时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从而实现内容上的完善,促成精品课题”。蔡志良、林文伟赴附属海宁钱塘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出席开题报告会,此次还邀请了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特聘教授、省特级教师郎建胜,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岳增成等共同为吴秋霞老师的“数学步道:小学生‘综合与实践’学习路径研究”课题把脉问诊。

● 吴秋霞发言

吴秋霞对各位专家辛勤的指导表示感谢。她回顾了课题从萌生到立项的过程,从研究缘由、课题设计、研究内容和实施途径进行了阐述,对聚焦课题核心问题、绘制思维图以反映三维实施架构与视图转化以及落实途径等方面存在的疑惑作了分析。

● 林文伟发言

“数学步道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学习路径,思考作为课题研究的逻辑起点是什么,考虑当下我们所认为的路径方面存在什么问题,教学实践方面存在什么困惑,学习目标如何落实,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林文伟从数学思维、操作性和学生本位三个方面肯定了课题研究的价值,同时指出了课题需要改进之处,如细化教学困境中的问题、考虑路径之间的关联性、界定数学步道的概念、架构图中框架和素养指向的匹配性等需要进一步明确。

● 郎建胜发言

郎建胜对课题中提到“从做中学”的观点表示认同,他认为课题前期的研究基础比较扎实,并就下一步研究提出建议:内容层面上,“学习路径”概念要清晰明了,探明路径和其他三个要素是否具有包含关系,学习效果测评方式对三个步道的素养目标测量要具有可操作性,实现关键问题上的突破;操作层面上,时间安排和基础课程要相互衔接和匹配;过程性指导需要加强,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老师的教学问题,就落实实施途径问题可以从课程内容梳理入手,以结合利用教学内容场景中的资源为主、以创建资源为辅。

● 岳增成发言

岳增成从五个方面提出研究方案的完善意见:扩充数学步道的文献综述、理性分析调研结果、重新思考架构图中各概念之间的匹配关系、结合量感评价突出课题亮点、梳理已落地的版块并整理分析下一步计划和提炼课程内容。

● 蔡志良主持论证会

在金华

● 附属绍兴镜湖小学和领军人才培育计划课题论证会现场。

附属绍兴镜湖小学赵建英以及武义县教育局教研室潘碧霞两位老师的课题开题论证会在教育集团举行。教育集团首席专家张振新,教育集团教育科研部主任蔡志良、副主任林文伟,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周红星,浙师大教授周晓燕,浙师大高鑫博士等参加开题论证。

● 王晓明发言。

课题聚焦如何通过学生体验评价撬动研学质量提升这一核心问题,试图构建评价,改进、优化的良性循环,为区域研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样本”。赵建英课题组成员王晓明老师从选题意义及背景、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及行动策略、预期目标及成果形式、研究基本步骤、研究优势六个方面对课题进行阐述

● 周红星发言

周红星指出课题研究中的价值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需要重点关注。他认为,课题中以学生本位为导向的评价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意愿,且可操作性的双轨制亮点鲜明,能有效助力区域研学质量的提升。

● 高鑫发言

高鑫从聚焦案例、概念界定、选取理论支撑“四感”评价、借助信息技术建构动态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对课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 林文伟发言。

站在实践育人的角度上,并以学生视角探索推动研学质量的提高,以评价为研究抓手,系统地思考和设计课程方案,从整体上看,选题很有价值”。林文伟肯定了课题的价值导向,并建议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定位,如考虑“驱动中小学研学质量提升的区域评价机制构建与实施”作为研究重点,站在区域的角度并结合省内相关资源,从课程、师资、管理、资源四个方面分析当下研学的不足,不断完善研究目标,将驱动与迭代相结合。

● 张振新发言。

对于区域性的研学活动的质量评价是比较难驾驭的,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是关于学校的几个研学活动的评价,还是一个基地的研学活动评价,亦或是一个区域里面所有基地的评价,这是要弄清楚的问题”。同时,张振新指出,以学生视角作为评价工具是否能落实到地有待探索,需要重点关注。

● 周苏芬发言。

潘碧霞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周苏芬老师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计划、组织分工、预期成果、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对策七个部分进行课题汇报。她表示课题基于“后陈经验”,通过在地化思政课堂、校家社融合、县城实践样态三维联动,培育小学生法治观念。

周红星建议,课题标题要简洁明了,其中的关键词“后陈经验”需要进行重点解释,课题分析可以从“如何做”过渡到“为何做”,逐渐深化课题研究层次。

高鑫建议要从小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进行法治观念研究”,同时在研究方法上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化表达。

“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研究的定位和指向”,林文伟就资源运用、研究核心、概念解码、解决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意见。

“培养儿童某一方面的素质要基于儿童本身的生活经验,‘后陈经验’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有一定距离,所以我们要找到适合儿童经验的切入点。”张振新建议跳出“后陈经验”的思维圈,站在发展层面上,立足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培育小学生法治观念。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1954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