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智人 以数育人:附属学校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顺利开展
近日,教育集团组织开展附属学校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培训项目负责人、省特级教师邱月亮,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巩子坤、李国强,省特级教师朱德江,以及各附属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参与培训。
● 培训会现场。
● 巩子坤作讲座。
巩子坤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教学实例,深入讲解了“一致性视角下运算能力的培养”路径。他从生活角度诠释了“量感”的内涵;结合课本例题展开剖析,抛出“为什么要一位位分?为什么从高位分起?商零是一个问题吗?”三个关键问题,引导教师聚焦核心——既要学会主动提问,更要锚定“除法运算的一致性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
“所有运算都是基于计数单位,算律决定算法”,他总结出结构化整合的要素与变量,并围绕“为什么要按照计数单位分”“除法为什么从高位分起”“余数应按怎样的规则进行单位转换”三个深层问题,结合具体实例层层拆解,帮助教师建立起除法运算教学的底层逻辑。
● 邱月亮作讲座。
“命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目的,同一道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目的。”
“小学数学是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基础,其中小学的多位数运算与初中的合并同类项运算是同源的。”
邱月亮指出,选择合适的习题有利于学生素养的形成,明确研究这道题的目的尤为重要。“对数学本身的深刻理解是编制高质量习题的基本前提,掌握一定的策略是编制习题的基本保证,同时兼顾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简洁性原则、儿童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可测性原则”,他表示对题目进行条件变形、意图拓展、题型类比、错题重构和情景建构后,能够考察学生对题目本质思路的认识,这也启示青年教师在习题编制上要“追根溯源、挖掘本质”。
● 李国强作讲座。
“学科需要走进生活,真实学习需要具备真情景、真问题、真实践、真体验和真收获,而这也就联系到跨学科主题学习了。”李国强从当下颁布的课程标准入手,总结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各学科课标中的体现形式。
他围绕“什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新课标为什么倡导跨学科主题学习”“如何实施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三个问题,指出跨学科学习的主题源自真实情境,这种学习模式能够面向育人目标、深化学习要素、增强学习情感,以事成人,从而实现知识学习转为素养发展、表层感知转为本质体验、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同时,他系统梳理了跨学科学习的实现路径,包括选择主题、确定目标、整合知识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和成果评价等方面,从而为教师教学拓宽新思路。
● 朱德江作讲座。
“素养具体表现在面对真实情境、真实事件中会观察、会思考、会表达、会分析解决问题。”朱德江用“抽象、推理、模型”三个核心词,概括出数学教育素养导向的特点,并提出将素养目标分解到每个课时中去,通过“学教评一致”的单元整体教学和学习深度发生落实素养目标。他强调要重视大概念教学,加强整理与复习,依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 “有结构地教” 与 “有关联地学”,助力学生完成学习进阶。
为让教师更直观理解,朱德江以 “面积” 单元的整体设计与教学为实例展开具体分析:从单元内容的系统梳理,到单元目标的精准定位,再到单元学习过程的分步设计、单元学习评价的科学规划,层层拆解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环节。同时,他提出“学习深度发生”的关键策略——通过设计表现型任务驱动思考,将隐性思维外显化以 “看见学习过程”,从而促进深度学习,让学生能够想问题、做任务、说想法和悟概念,成为课堂的主角。
基于前期研究的进展,学员们逐一发言,交流教学疑难问题的选择,以及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学员陈南希发言。
●学员顾洁滢发言。
●学员周俊发言。
●学员唐慧珍发言。
●学员詹妍发言。
●学员罗海央发言。
●学员朱柳虹发言。
●学员宋锦平言。
●学员卜建强发言。
据悉,本次培训是附属学校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系列培训的第十三次线下活动。在前期阶段,培训聚焦教材研究,学员们不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还通过研讨活动轮流开设展示课,分享课堂应用中的优质策略,实现互学互鉴、共同提升。同时,在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学员们主动挖掘教学实践中的亮眼思路,并将其转化为研究课题;每次培训时,大家围绕自身研究与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充分发言,集团专门选派专家现场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接下来,学员们将继续围绕各自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方向深化探索,推动研究成果向科研成果转化,真正实现 “以研拓教、以教丰研” 的良性循环,助力教学质量与科研能力双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