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教研:以名师为“方法”,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近日,苍南教育论坛第 162 期名师论坛中学语文(朱昌元)专场暨 “苍、平、龙”共富教研活动在苍南中学顺利举办。
活动围绕浙师大教育集团课程教学部主任、专职专家,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朱昌元的名师成长轨迹,通过名师选集研读、青年提问、名师分享、学术沙龙等环节,探究名师“为何成功”“如何做到”等问题,以教育者的专业视角探索青年成长路径,助力解锁青年发展的无限可能与广阔未来。


论坛现场。
语文报社社长刘远,语文出版社《名师成长研究》编辑部主任刘立峰,国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杭州富阳永兴教育集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季丰,省特级教师、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蒋文华,省特级教师、苍南县教师发展中心高中语文研训员朱伟,以及平阳县、龙港市高中语文研训员等语文教育专家集聚论坛。苍南、平阳、龙港等地近 1500 名语文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参会。

朱昌元作主题讲座。
“教育者的成长如树木生长,需扎根土壤、向阳而生。”朱昌元从“读书、游历、教学、写作”四大维度,作《像树那样成长——我与语文教育》主旨报告,阐述了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与方法。他指出,从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与兴趣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而游历则是阅读大地上的语文,拓宽视野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传承与人格的塑造。现场,朱昌元结合《劝学》《小思老师学作文》《鸿门宴》等教学案例,分享教学经验,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范本;分享了《穿越语文丛林》《品味语文》等著作,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指明了从“我要写、要我写”向“我能写、我想写”的成长路径,激励青年教师积极整理教学案例,用语文贯通生活、滋养心灵、蕴藏艺术。

刘远致辞。
刘远指出,朱昌元老师在语文教育教学领域的代表作用和潜心耕耘于三尺讲台的精神令人敬佩,他和许多名师将实践的体悟、瞬间的照亮转化为理性的文字,这种笔耕不辍的精神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阶梯。刘远强调,本期论坛找准了“以名师为方法”这个主题,期待可以为青年教师成长注入更多动能。他为教师们梳理了从教学实践到论文写作的路径,激励青年教师“经常去写、写自己”,鼓励教师将教学中的思考与感悟转化为文字,通过论文写作沉淀实践智慧,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




“青年之问”环节中各位老师发言。
“青年之问”环节,围绕从“创新之问”到“破立之度”,从“选择之惑”到“平衡之难”,青年教师们真诚发问,通过大胆思考提出可能。苍南中学教师唐倩倩以“循名师之光,何以创新?”为题,阐述了在“学名师”与“做自己”之间的平衡之法。灵溪中学(三禾高级中学)教师林植讲述了自己问题进阶的思维过程,从高大上到接地气,他对 “破与立” 的边界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苍南中学教师章怡针对青年教师的发展路径选择,剖析了学科深耕与素养培养之间的逻辑与初心,表示教师的每一次选择,都定义了教育的模样。灵溪第二高级中学教师陈杨就“如何平衡应试与兴趣”提出实践策略,展现了青年教师课堂中的智慧担当。整场交流分享,既呈现了真实困惑,也彰显出青年教师以思考推动实践、在追问中寻找突破的成长力量。

学术沙龙现场。
学术沙龙环节,聚焦青年教师的提问,进一步挖掘“关键人物”与“核心事件”对教师成长的影响。交流中,季丰强调,“问道学生”,唤醒知识需求,深藏教育主张,设计智慧场景,渗透核心素养,让阅读成为生活,让学生在自己选择中得到成长。蒋文华提出建议,青年人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不急于形成风格,要找到教学定力。平阳县高中语文教研员吴君强调“寻光名师”,从模仿“大家”到自成一家,过程中要常问“为什么?”。龙港市高中语文研训员陈叶伟指出,青年教师要明确自己需要什么?适合什么?读透论著,读透名师经历,以学生为本位,立足学情特点和自身优势,逐光、勤写、做真实的研究。
据悉,此次“苍、平、龙”三地教研共富活动,延续了语文名师论坛承载人文的温度与思想的深度的特点,不仅为“苍、平、龙”三地教师构建了专业的交流平台,赋能“青年成长计划”第二批对象,更探索了一条“名师引领,青年成长”的语文教育协同发展新路径。未来,集团也将持续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充分依托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的特色品牌优势,搭建跨区域教研交流平台,让优质教育经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