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算对” 到 “会思”:这场教研活动聚焦计算教学与思维培养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16

10月15日,浙师大附属干窑小学“聚焦计算教学 探讨数学思维培养”组织开展数学教学改革专题研讨活动。教育集团专职专家、省特级教师邱月亮,省特级教师范新林,正高级教师曹炯,附属干窑小学书记、校长夏秋雁等参加活动。

● 活动现场。

● 王静华课堂教学现场。

王静华老师以“三位数乘两位数”为载体,打造了一堂兼具趣味与深度的数学计算课。她从中秋节买月饼的生活情境切入,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随后以“计算火车往返路程”的现实问题为引,自然引出核心算式“145×12”,顺利开启新课探究。教学中,王静华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遵循“先估算、再笔算、后验算”的路径自主实践,特别设计“交换乘数位置检验”对比环节,让学生在计算与比较中吃透算理、掌握算法。整节课不仅夯实学生运算功底,更注重迁移类推思维训练,有助于实现知识与思维能力的同步提升。

● 邱月亮点评。

“一线教师教改需坚守“运算能力”底线——这是数学素养的基石。”邱月亮在点评中指出,对于教师具体教学实践,他期望教师能够系统整理计算方法,构建横式、竖式联动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将复杂计算分解为简单步骤,掌握化难为易的学习方法。

● 范新林点评。

范新林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给予肯定,认为其教学体系完备、训练环节扎实高效,课堂成功唤醒学生旧知,实现算理讲解与算法训练的有机融合。同时,他也针对性提出建议:算理唤醒环节需进一步深化,让学生理解更透彻;估算与验算步骤应自然融入计算过程;进一步增加课堂互动;练习设计需更突出针对性,以此提升训练实效。

● 曹炯点评。

曹炯聚焦计算课定位,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止于“算对”,更要引导学生“合理灵活算”。他建议引入简便运算题,由简入难、层层递进,以此提升学生思维与方法应用意识;日常教学中,强化学生“乘加口诀”等基础训练,筑牢数学学习根基并提升运算能力。

● 讲座现场。

“教学核心并非单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探究精神。”下午,范新林聚焦几何教学的“一致性”,以“以一致性的视角思考图形几何领域的教学”为主题作专题讲座。范新林表示,学生的知识结构需重整体性,无论是领域、单元还是课时,都应多维融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体系;图形特征研究可从点、线、面、角入手,分析数量、关系与形状,计算需遵循“明确方向——推测关系——验证关系”的流程;深度思维可通过类比、追本溯源、探索通用性等策略推进,牢记教学一致性是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同时,范新林建议教学练习设计需多维变化,以此助力学生贯通知识与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据悉,此次教研活动,以精彩课堂为实践依托,以专家点评为目标指引,以专题讲座为视野拓展,不仅为计算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更让参会教师对“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学校表示,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所学所思融入教学实践,深耕课堂、聚焦思维,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稳步迈进,为学生的数学成长筑牢根基。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1954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