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婺外跟岗研修周记:我们用心感受“有心教育”
10月13日,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管理干部跟岗研修顺利开展。13日-17日,研修成员来到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进行一周的跟岗学习。一周的时间,各位成员收获满满,感慨万千,对婺州外国语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师生风貌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下面是来自学员的研修日记:

● 学员参观校园。

● 座谈交流会现场。
13日下午,马边教育工委副书记向勇带领研修团队赶赴浙师大婺州外国语学校。项目负责人、集团专职专家童桂恒,婺州外国语学校校长周生民参加座谈交流会。
交流会前,婺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袁浙梁带领我们参观了学校。当我们踏入校园后,立刻被其优美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校园里绿树成荫,花草繁盛,每一处角落都透露着精致与用心,整洁的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让们眼前一亮,学校的文化气息更是扑面而来。展示栏里呈现着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照片和师生的成长足迹。教学楼走廊上的“心光大道”更让我们为之震惊,墙面上展示的都是学校“四心”青年的纪实。我们深刻感受到,这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品格的摇篮。


● 周生民作主题讲座。
我们在心元楼会议室聆听了周生民校长的“浙师婺外‘有心教育’的思考和实践”专题讲座。周校长从“有心教育”的由来、“有心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两个方面给我们作报告,从“四个坚持”阐释了学校的文化建设:一是坚持德育为首,以良心守护使命,致力于学校有心德育特色打造;二是坚持文化为首,以匠心精雕细作,致力于优秀学校文化建设;三是坚持学生为本,以爱心呵护学生,致力于学生身心的锻造;四是坚持素质为要,用心提质增效,致力于绿色教学质量的追求。”
10月14日至17日,我们深入课堂听课。观摩了数学、历史、音乐等多门学科的精彩课程。每一堂课都让我们眼前一亮,收获颇丰。




● 观摩教师上课。
婺州外国语学校的教师们教学风格虽不尽相同,但都有着独特的魅力。郑燕、罗贤明和吴笑笑三位老师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看待历史的思维方式。教学环节紧凑,过渡自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与价值。陈群颂、叶娜娜、林慧和胡丹四位老师的数学课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与实用性。每一堂课都体现了教师们扎实的专业素养和高超的教学技巧。他们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些教学方法和理念让我们深受启发,也让我们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 九年级10月份质量分析会现场。
10月15日,我们有幸参与了婺外九年级10月份教学检测分析会。聆听了九年级年级组长以数据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对学生10月成绩进行科学全面的剖析,社会学科备课组、班主任代表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方法的选择,从教学评价的方式到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交流发言,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细致入微的探讨。10月16日,学员罗莉老师在婺外陈玲老师的带领下有幸参与了婺州区中学组音乐新教材标准解读培训会,让罗老师深刻领悟到新教材剖析的重要性。能参与这种跨地区、跨校际的交流让我们拓宽了视野,丰富了教学思路。



● 分享交流现场。
这一周,我们和婺外分管教务、党建、德育、安全、教育科研的学校领导和负责人深入交流。14日上午,陈心洲副校长分享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经验。陈校长从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聚焦教学质量提升、制度考核、分层教学等方面给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党建工作负责人郑燕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学校党建工作总体情况、“三会一课”开展情况、党员先锋岗创建经验,分享了学校党建品牌的建设理念与成效。15日上午,在学校支部副书记梅庆华的组织下,德育工作负责人分享了婺外“有心德育”工作的经典做法;负责安全工作的老师从制度建设、安全教育、管理措施方面分享了婺外的学校安全经验做法。16日下午,李丽副校长带领教师发展中心的老师团队给我们作了教师发展经验报告。李校长从考核机制、校本教研、青蓝工程、导师机制、继续教育等方面分享经验。

● 学员分享心得体会。
10月17日下午,跟岗学习结业典礼在婺心元楼楼会议室举行。马边6名学员逐一分享了一周的跟岗心得体会。最后,在心元楼会议室合影留念中依依惜别。一周的跟岗培训转瞬即逝,但这段经历却让我们终生难忘。通过这次培训,我们不仅在婺外学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拓宽了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

● 合影留念。
婺州外国语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在教育人,一言一行都在滋养人,此次跟岗经历也在教育我们、滋养我们,让我们坚信:好的学校管理,一定是有温度的管理,是让师生都愿意为之付出、为之骄傲的管理。回到马边后,我们将把所学所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将把这次培训的收获分享给身边的同事,带动更多的教师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