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澜中学跟岗研修周记:借一缕星澜之光,照亮彝乡教育之路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作者: 发布时间:2025-11-02

10月27日,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管理干部研修班来到浙师大附属星澜中学,开启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

下面是来自学员的研修周记:

10月27日至30日,我们“马边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管理干部研修班”一行,怀着对教育改进的深切期待,来到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星澜中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沉浸式跟岗学习。

● 开班仪式现场。

清晨,抵达星澜中学,苏翔副校长早已在校门口等候。我们在校门口短暂的互相介绍后移步到学校行政楼进行开班仪式。学校书记、校长吴清玉致欢迎词,学员代表易永群作学习表态发言。

● 吴清玉讲座。

开班仪式后,吴清玉校长以“星光筑课践双新,宸星筑梦育新人”为题,阐述了学校的核心办学框架。我们深刻体会到,星澜中学的卓越源于其清晰的系统设计:一是“赏识教育”驱动个性化成长:通过“小的成功”激发学生自信,搭建多元平台实现“各美其美”。二是“一体两翼四维”实践框架:以“辰星育人”为核心,依托教育集团与高校资源,聚焦课程、研训、师资、常规四维度,将育人目标分解为学业、素养、人格三层发展路径。三是精细化管理的落地:“学生自治队伍”、“时间管理手册”等举措,将规则内化为自律,确保理念从纸面走向实践。

● 学员参观校园。

● 讲座现场。

随后,苏翔校长带我们参观校园,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布满五育文化:星跃、星慧、星动、星艺、星德,各功能室的豪华让我们惊叹不已。学校食堂的管理更是让我们体验到了舌尖上的美食。星澜处处体现“管理即教育”。当天晚上,学校开展的“守护生命,奠基未来”的生命教育讲座让我们认识到家校共育是支撑学生成长的根基,是关乎孩子一生的坚实与幸福。

● 活动现场。

28日,我们参加了浙江省“守正创新、AI赋能”教研活动。上午两节公开课(道德与法治《珍惜自由》、历史《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展现深度课堂设计,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的融合。下午讲座中,省教研员带来“用好教材,探索有效教学”的讲座。她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剖析教材的“知行合一”逻辑,而丁革建教授连发三问:“AI如何赋能?何问用AI?何事外包AI?”,AI赋能的共识、AI赋能的视角、AI 赋能教学课堂策略等内容直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挑战。我们意识到,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重构教学逻辑的契机。

● 观摩教学课堂。

29日上午,我们沉浸星澜课堂。数学、道法、音乐三节课均以“学历案”为抓手,从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到检测作业,闭环设计确保“教-学-评”一致。下午,参加了星澜中学“青年教师学科实践案例设计”活动。9名年轻教师展示了自己所教学科的实践案例设计,体现了星澜中学对年轻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让我们深入感受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学校提供有效平台支撑。随后,苏翔副校长给我分享了星澜中学教育科研实践经验,进一步揭示:优秀成果背后是问题导向的科研文化与分层培养的支撑体系。

● 跟岗日常。

10月30日,我们的研学接近尾声。当天上午,我们有幸聆听了附属星澜中学原书记郑明华老师的讲座。郑老师从目标引领:强调团队需具备共同的教育追求与愿景;系统规划:校长需绘制清晰的“施工图”、系统规划学校发展、教师提升、学生成长与学科育人目标;主动作为:主张积极应对教育挑战,而非被动应对;路径赋能:分享其构建多维支撑、分层递进的教师培养体系的实践经验。

● 结业仪式现场。

下午举行结业典礼,总结了研修成果并规划了未来方向。吴清玉校长从活动意义、问题经验、研修成效和未来期望四个方面进行全面总结,肯定了交流价值。

马边学员代表基于一周跟岗,聚焦教师培养、教研活动和学校规划中的实际问题,对比星澜中学的先进经验,分享了具体收获与改进思路。

项目导师童桂恒用精准、扎实、用心、显著四个关键词高度评价本次研修:童老师从四个方面作本次研修实践复盘。一是目标精准:围绕“强管理、出体制”,结合马边教育实际需求。二是实践扎实:学员深入课堂跟岗,全程参与备课组研讨等活动。三是学员用心:每日复盘,对照马边教育现状查找差距。四是成果显著:聚焦问题学习思考,收获实用可落地的教育管理经验。也提出两个期望:一是应用经验,将精细化管理、AI赋能等思路结合马边当教育实际落地实践。二是带动发展,向全县及本校教职工分享学习感悟,助力马边初中教育发展。

 合影留念。

星之所在,皆是光彩。星澜之行,我们汲取的不仅是方法,更是一种信念——教育需要系统设计、专业坚守与细节匠心。返回马边后,我们将以“问题导向”诊断短板,以“知行合一”推动改革,让星澜之光照亮彝乡教育的提质之路。繁星满天,我们要发现最闪亮的自己。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1954号-1

    管理登录